2023年,财政收支运行、基层“三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问题备受关注。这一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推动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通过打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拳”,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等一系列政策落地显效,有力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发展。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2024年宏观政策总基调,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财政收支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统计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131亿元,同比增长7.9%。 “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首先来自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带动。同时,也与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带来低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有关。”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 从税收收入看,2023年11月份,全国税收收入10579亿元,同比增长3.2%。税种方面,受近期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市场稳定复苏、企业利润逐步回暖等带动,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8.3%、4%、10.1%。2023年1月—11月,全国税收收入168420亿元,同比增长10.2%。 值得关注的是,31个省份收入普遍实现增长,其中13个地区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前11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439亿元,同比增长8.7%。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6.5%、12.2%、11.9%。“各地财政收入普遍保持正增长,近半数地区增速达到两位数。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白彦锋说。 同时,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万亿元,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6%,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财政支出方面,持续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2023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462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教育支出增长5.7%,农林水支出增长5.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3%,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6%。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认为,通过加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措施,多渠道增加了居民收入,有效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同时通过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与财政支出效能的提升,有力保障重点民生项目支出”。 此外,按照中央部署,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目前,项目和资金迅速下达,正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增发国债资金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优化中央与地方债务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吉富星认为,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支撑,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政策“组合拳”落地显效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打好政策“组合拳”,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首先,完善税费支持政策,降低经营主体税费负担。2023年,延续、优化、完善了一大批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先进制造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促增收扩消费保民生。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8125.09亿元。分企业规模看,中小微企业受益最明显,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1203.37亿元,占比61.8%。“随着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经营主体信心有效恢复,活力和动能更足更强。”李旭红说。 其次,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带动扩大有效投资。2023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2022年增加1500亿元。通过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积极作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专项债券是其中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强化重点领域投入保障。2023年,财政投入更加注重精准有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消费对扩内需和经济发展具有持久拉动力,各地财政多措并举大力提振消费。北京市优化发放观影补贴、京郊住宿和京彩绿色消费券等时间节点、适用范围等,支持开展“京彩端午”等多项消费季活动,促进“商文旅体”消费融合发展。山东省综合采取支持发放消费券、财政奖补等措施,加大促消费工作力度。其中,发放汽车消费券2亿元,支持个人消费者;省级安排资金2000万元,对汽车展销活动参展企业给予补贴,一系列措施带热汽车消费市场。 地方债务风险问题一直广受关注,2023年中央多次部署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地方债务管理持续加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财政部公开通报了查处的8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显示出始终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一揽子化债政策发挥出积极作用,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风险得以缓释。同时,针对累积的风险要打好政策‘组合拳’,采取缓释、防范、化解、改革等多措并举推进,在规范和发展中逐步解决问题。在兼顾当前和长远基础上,将防风险、促发展和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疏堵结合构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吉富星说。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说。 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提质增效,则必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白彦锋认为,要保持足够的财政支出强度和力度,以财政投入的稳定性对冲内外部环境发展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引导社会预期不断改善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财政政策环境;同时,财政支出还要精准施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动能,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在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下,更要重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要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坚持有保有压,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李旭红说。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包括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抓好“三农”工作、支持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基层“三保”将继续强化。财政部强调,要始终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完善基层财政运行监控,筑牢兜实基层“三保”。
“通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