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郝家窑村家家户户已经给自家的葡萄完成了冬剪,为来年葡萄的稳产打下基础。“今年的葡萄基本都卖完了,葡萄销售加上经营农家乐,收入达到了100万元,远超预期!”郝家窑村种植大户郝争平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家的农旅产业。 郝家窑村西临黄河,土壤肥沃湿润,独特的小气候让这里成为葡萄植种的黄金地带。郝家窑村所产葡萄皮薄汁甜,风味独特,被人们称为“托县葡萄”。 郝家窑村紧邻神泉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郝家窑村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发展“农业+旅游”,带动葡萄产业和农家乐快速发展,将农业优势转化为农旅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郝家窑村还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 郝家窑村的葡萄种植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因为种植技术落后,葡萄产量低、品质差。郝家窑村党支部书记秦建介绍,2021年,村党支部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动村内党员成立葡萄种植协会,广泛邀请农户入会,会员之间分享栽种、修剪、水肥管理等方法的同时,还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指导,县科技特派员也来定期帮扶。在多方力量的积极推动下,当地葡萄种植方法越来越科学,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品质上乘的葡萄每公斤售价高达20元。 葡萄获得大丰收,随之而来的销售成了难题。为了拓展销路,托克托县委、县政府每年9月在郝家窑村举办葡萄节吸引游客。葡萄节期间举行的葡萄品鉴展销、民间非遗表演、摇滚电音和篝火灯光秀等活动吸引了各年龄段的游客,传统葡萄采摘与新潮流行文化的相互碰撞也让郝家窑村登上了“同城热搜”。 从2015年起,农户们还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陆续办起了农家乐,开辟了一条集葡萄采摘、农特销售、观光度假为一体的致富路。如今村里的农家乐越来越多,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为提升葡萄销售配套服务,让葡萄自己“走出去”,郝家窑村不仅在村里建起了保鲜库延长葡萄贮藏期,还与邮政、顺丰快递合作,实现本地“夕配朝至”,建立了呼和浩特市当日达、北京次日达的物流模式。 今年9月,村党支部还尝试为葡萄“带货”,开展了“点单+派送”的线上义卖活动,顾客通过微信小程序点单后,农户将商品派送至集中地,顾客现场开箱查看,满意后再支付费用,这种销售方式让出行不便的顾客群体不用驱车百里也能吃上浓郁甘甜的托县葡萄。“葡萄走不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今年,郝家窑村通过快手、美团等平台,实现成交额6万余元,网络销售和现代物流体系让葡萄搭上了“快车道”,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如今,郝家窑村的葡萄种植产业和农家乐已经成功辐射到周边格图营、皮条沟等4个村,形成了一条绵延30余公里的“一遛弯”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并将所有葡萄种植户都纳入了葡萄种植协会,实行统一管理。 依托葡萄产业兴起的50多家农家乐,村里也成立了旅游餐饮协会。通过协会管理,农家乐经营更加规范、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未来,“一遛弯”还将深耕黄河文化,聚焦挖掘当地非遗传统文化,充分展示独特地域文化,促进农旅产业和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