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朱惠、通讯员武经信)11月8日,武汉市出台加快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20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30家以上。 10年前,投资界提出“独角兽”的概念,用来定义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最新全国独角兽企业地图上,武汉7家独角兽企业、1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国前十。 依据该计划,2023年至2025年,武汉市将以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创新、金融等功能作用,建立政府扶持、市场驱动、金融支撑相互叠加的工作机制,在集成电路、光电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软件、量子科技等领域加快布局优势赛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营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 武汉市将具体在八大方面重点发力。 其中,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大发现培育力度。武汉市将重点挖掘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类脑科学、量子计算等新赛道潜力企业,建立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库。对经认定入库并入选国内外权威机构榜单的独角兽企业,市级给予100万元人民币奖励支持,并由各所在区按政策给予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奖励支持。 同时,建立精准服务体系。将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种子独角兽企业纳入武汉市服务专员服务范围,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各项需求。将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列为全市独角兽企业培育试点,其中东湖高新区培育独角兽企业8—10家,武汉经开区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 不仅要培育好、服务好,还要走出去、招进来——赴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开展独角兽专项招商活动;围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引进可能存在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潜力项目;将独角兽企业纳入武汉市招商地图,建立独角兽企业引进目录库,重点追踪、优先引进。
此外,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大专项基金支持、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加强人才团队集聚、加强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该计划也给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企业成功上市,最高可累计奖励800万元人民币”等,可谓干货满满、诚意满满。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