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天气转凉,但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的金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内却一派繁忙景象。12月11日,在园区一期刚建成的8万余平方米连片现代化标准厂房内,6家企业相继入驻投产,工人技师们在一台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旁忙碌,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片刻间,一件件“通江产、通江造”产品陆续走下生产线,被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而在一河之隔的对岸,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的春在食品工业园里同样是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场景,数十台挖机、铲车、渣土车来回穿梭,拓展着园区规模。园区内的通江银耳(未来生物)全产业链项目的标准化厂房已经投产,平均每45天便有一批鲜银耳上市,每6秒钟便有一碗即食银耳羹走下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超1亿元。 项目拔节生长,园区持续壮大,记载着通江工业跨越发展的轨迹,也跳动着通江加快发展的强劲脉搏。从大山深处走来的红色通江,如何实现后发赶超?2022年以来,通江县委、县政府围绕巴中市委、市政府“1+3”主导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提出了打造通江银耳和新能源新材料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打破了通江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的壁垒,引领通江工业迎风起飞,不断向更高处攀登。 破局通江银耳特色“老”产业 让绿色引擎迸发新活力 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地处北纬31度的通江县素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溶洞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之美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云雾萦绕的温和气候也成就了通江银耳独特的品质。 据史料记载,通江银耳已有1000余年历史,早在清代就已成为宫廷贡品,曾远销海外,享誉世界。但这个通江本土的特色“老”产业却因一直采用传统的“段木栽培”方式,规模和产量上不去,加上市场上只卖银耳初级产品、产业链条不长等因素,对地方产业带动作用较小。 如何让富饶一方的资源转化成为产业发展高地?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一直在不断探索努力。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将银耳生产纳入特色农业保险、修建通江银耳博物馆、持续举办中国·通江银耳节,实施通江银耳产业倍增计划……一次次创新抉择,不但打破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瓶颈,也让世界的眼光聚焦通江,为通江银耳振兴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 去年以来,通江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确立了“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发展路径。依托优质的银耳种源+丰富的青冈段木资源,在保护扩大通江段木银耳核心原种场的基础上,引入企业通过青冈木木屑规模化发展袋料银耳,在实现品牌保护的同时,提升产量。2023年,通江银耳区域品牌价值再创新高,达到61.66亿元。 随着通江银耳这张“金名片”冲出大山,近年来,一大批围绕通江银耳深加工的大项目不断在通江落地开花。通江银耳(好彩头)精深加工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成投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裕德源、祥云银朵、润生堂、嘉祐农投、四川芊菇生物科技、一爻良方、未来生物科技……如今,通江银耳已经渗透到多个产业,银耳酒、银耳面膜、银耳羹、银耳蜂蜜饮料、银耳挂面等一系列和银耳有关的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创新产品深受用户欢迎,创造了更多市场价值。 在银耳产品链条持续延伸的同时,通江也在银耳文化挖掘和价值拓展方面全面发力,与西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近2亿元,共同打造的以银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夜游项目——“通江花月夜”于今年1月在通江县高明湖湿地公园正式亮灯。该项目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不仅为当地增添了夜游项目,也持续擦亮了通江银耳这张“金名片”。 如今,通江银耳(食用菌)百亿级产业集群不仅形成了以陈河、涪阳、新场等乡镇为核心,涵盖10个乡镇的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通江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规模性经营主体3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专合社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还形成银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通江花月夜”、通江银耳博物馆等为一体的银耳产业集群。 通江银耳(食用菌)百亿级产业集群有力实现了强县富民,正一步步书写着“一个产业振兴一座城”的动人故事。 抢占新能源新材料“新”赛道 让后发地区焕发新生机 在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对面的峭壁上,镌刻着一幅石刻标语“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生动描绘了当年通江翻天覆地、如火如荼的斗争情景,也时刻激励着通江人民奋勇前行。 工业是城市晋级的助推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通江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山多地少、基础薄弱,想要发展工业经济,面临着重重挑战,这也让通江经济多年来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日迈月征,山河日新。随着通江现代交通路网基本成型,在“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通江丰富的天然气、风电、光电、石灰石等资源优势开始凸显。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县域经济腾飞、千帆竞发之际,通江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巴中市委、市政府“1+3”主导产业体系,坚定工业发展信心,抢抓新动能“风口”,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迅速布局落地。规划总面积2.58平方公里(含化工产业园1平方公里)的通江县金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应运而生,并配套建设3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的产业人才公寓、膳食中心、商超银行等综合设施。 “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都有市场,其中俄罗斯、西班牙、印度等国外市场比重较大,今年产值预计达2000万元左右。”近日,在通江县金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四川家诚阀门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厂长胡云忠正忙着指挥工人将40余箱阀门蜗轮吊装发往江苏苏州、浙江温州等地。而百米开外,80余台施工机械往来穿梭,数百名工人各司其职紧张作业,正快速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 在通江县金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这样“拼经济、搞建设”的热潮随处可见。据园区现场负责人介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2022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形成,整个园区已落地企业23家,落户园区产业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134.1亿元。其中,超微电感及微纳复合软磁材料生产项目、可视耳勺制造项目、磁性材料生产项目、电子音响设备制造项目等5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占地185亩的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一期)、年产4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的四川中科森蓝新材料有限公司等9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整个园区全部建成,可望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税收10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通江县的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引领通江从工业资源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跨越。通江全县上下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崭新篇章。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