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龙扬镇  鏉忔灄闀

安徽五河:深钻细研“千万工程”理念方法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4-07-26 11:38  发布:中乡网  
         中乡网五河讯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是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东刘集镇立足本地特色,坚持统筹环境提升、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重塑了东刘集镇发展格局,探索出了符合本地特色的路径,不断推动乡村美丽蝶变。
(一)因地制宜推进“三大革命”,乡村提颜增质
        坚持以环境改善为先手棋,从“垃圾治理”到“厕所革命”,从整治养殖污染到促进水域净化,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研究推进,东刘集镇逐渐脱去旧貌换上新颜。
       构建卫生改厕长效管护模式。逐步普及卫生厕所,严控配件采购、现场施工等关键环节保障质量,常住人口覆盖率近80%。建立“一站两体系”长效管护模式,即设立农村改厕管护站,以政府主导、市场化方式建立维修管护服务、粪污清掏及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动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上半年引导300余户室内厕所和管道合理规划,源头治理农村旱厕问题。
         推进农村污水有效整治。以实招促改变优民生,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利用和美乡村等项目,逐步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大程、三庄、沱河、卢圩等7个村已建成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联合县农业、国土等部门执法力量,完成119户规模养殖场(户)排污整改,实现污水减量化。积极配合沱河灌区项目运粮河、南沱河流域、马拉沟刘集段治理项目,实施清淤护坡、生态整治,促进水域净化,有效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宜居水平。
        加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督考核体系,严格执行考核结果与政府支付服务费直接挂钩,倒逼服务公司安徽劲旅环境增强责任意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等方式收运处理生活垃圾,并统一转运至镇内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进行发电处理,推动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二)多措并举补齐设施短板,加快融合发展
          坚持打好基础设施提升的“组合拳”,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不断强化镇村一体化发展,建立以和美乡村为节点,辐射贯通全镇,形成镇村呼应联动、集聚成势的发展网络,促进镇村良性互动、抱团发展。
 赋能镇域发展中心提质增效。突出镇区服务职能和产业带动作用,在镇区道路、水电等设施升级改造的基础上,2023年以来,投资5000万元建设县级医院东刘集镇分院,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投资2966万元实施中心幼儿园、周庄幼儿园项目,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投资200万元建成消防站,增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投资2000万元的区域管网提升工程进入设计阶段。基础设施水平迈上新台阶。
        力促乡村经济发展提速进位。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建立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各资源有序流动。全面完成总投资约1.32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建成标准化厂房6.2万平方米,已签约入驻招商引资企业3家,总投资2.3亿元,在谈意向新入驻企业2家,预计总投资1亿元。有效解决周边群众就业需求100余人。实体经济规模取得新突破。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投资2400余万元建成卢圩、西杨、小李、张庄等省级美丽乡村,和美乡村中心村正在全面覆盖过程中,2023年,完成全镇2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便利群众就近就医,全覆盖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便捷群众就地就业,新建、改建19个村为民服务中心设施环境,便民办事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新高度。 
(三)创新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全面振兴
        坚持以业为基的“压舱石”,激发镇域发展强大活力,形成持久可靠生命力。全心全力发展产业,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强化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治理,加强建设占用耕地管控,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扎实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公司”“村干部入股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工作。引进新希望六和生猪养殖、培育鑫丰种养殖等一批大型农业企业。2023年,投入资金2100万元,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打造示范合作社市级2家、县级6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更加壮大。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鼓励支持群众开办制衣、首饰加工、零部件加工、工艺制品等各具特色的家庭“微工厂”“小农场”72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因地制宜发挥乡镇资源优势,支持培育武圩村瓜蒌种植、西杨村甜叶菊种植、周庄村姜花种植和苗木培育等特色产业,探索“企业+基地+农户”全链条模式,带动增收致富。
        释放农村集体资产活力。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盘活闲置“三资”,推动低洼地等闲置土地集约化利用,消除废弃建筑垃圾、臭水塘等乱象。引进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入驻,乔集、武圩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百万以上,年底村级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8个,“蛋糕”越做越大,“底气”越来越足。
(四)聚焦实招深化移风易俗,焕新乡风文明
        坚持树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定盘星”,创新用好村规民约、文明实践站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
        强化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各村建设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大舞台、健身器材等,因地制宜修建廉政文化角、家风馆、篮球场等设施。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图书种类多样,提供村民日常充电学习的好去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按照“专职+兼职+志愿者”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132支,服务内容涵盖文化、卫生、科技、移风易俗等多个方面。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注重有力有效保护农耕风俗、红色历史等本土文化,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主阵地作用,形成纵向贯通乡村、横向辐射民生的宣传网络,发掘西杨村军张红色历史等文化资源,组织各村举办“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河好人”“道德模范”等文明评选,打造“温暖夕阳红”“巾帼携手行”“普法进万家”等一批可持续、暖民心的志愿服务品牌。
(五)全力推动基层深耕善治,增强治理效能
        坚持摆好“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指南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党建引领治理能力提升。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扩大村级发展生力军,为村级“减负松绑、赋能撑腰”。严把党员入口关,去年吸纳入党积极分子37人、新发展党员11人、转正党员23人。强化阵地建设,新建并投入使用周庄村、张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建张集村老年学校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卢圩、西杨党建引领示范村,实行党员联户,建立“红色网格”体系,逐村派驻“五员一师一顾问”,延伸工作触角。
        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真正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以蒋集、西杨等村为试点,运用“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以村规民约为主要评价内容,结合本地风俗、历史文化等因素,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制定了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管用有效、有规可循的“正负面清单”,激励和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风陋俗。 
      下一步,东刘集镇将不断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再深化再提升,让干部群众在思想上认同、在行为上跟从、在治理上协同、在发展上共通,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后发赶超,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