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恢复了高考,各地也先后推出了考试录用人才的政策,我亲自参加了小学升初中考试、中考、高考和地方的人才招聘考试,见证了选拔人才由“推荐”变“考试”的过程,通过赛马选人用人择优录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学校离家远,我和村子里一群该上学的孩子还留在村里玩耍,迟迟不能上学。
那一年,村子里建起土墙草顶的简陋学校,我的玩伴都报名上学去了,自己留在家里十分孤独,就和父母、爷爷闹着要上学。父亲吵着说:“念书有啥用,亲戚邻居几辈子没出过有出息的人,没有人推荐你,念出来书又能怎样?”爷爷也跟着附和:“念书不是俺穷人家的事,还不如在家跟我学种地,把地种好了就不会被饿死,比念书顶用!”无论大人怎么说,我不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上学就是受不了。经过三天的死磨硬缠,大人才不情愿地答应让我去上学。
那天,爷爷从邻居家借三毛钱报名费,把我送到村里新建的小学。我深知读书来之不易,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十分努力,天天晚上睡醒觉就想着书,星期天和同学们玩耍累了就坐在地上回忆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反正我想尽一切办法挤时间看书、写字、回想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考试我居然拿到了两个一百分(语文、算术各一百分),一时间轰动全校,校长利用午饭时间亲自跑到我家,把我的好成绩告诉父母和爷爷,反复嘱咐他们,要好好培养这个儿孙,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半学期下来,我的刻苦学习换来了“双百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兴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仅更努力、更认真,而且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在小学阶段,我始终是班里的第一名,被老师和同学们通称为“尖子”。升初中那年,学校通知我们班学生要参加考试,改变过去那种推荐上初中的方法,要通过考试升初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谁的分数高录取谁。当年,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全公社唯一的一个初一重点班(后来因其他原因没办成)。
上初中后,我的学习丝毫没有放松,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家乡实行生产责任制那年,正是我中考的那一年,家里承包了十来亩责任田,父母和爷爷劝我不要再上学了,因为考取高中家里也没钱供养,提前回家还可以帮助父母种田。我没有听从家人的劝说,执意坚持要参加中考。中考成绩下来后,我顺利考取高中。多亏了实行生产责任制,我家当年收获了两千多斤小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家有余粮,父母卖了部分小麦给我筹足书学费。开学时,我高高兴兴地进入靠硬功夫考取的高中读书。
高中阶段,我更加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每天我早起晚睡,废寝忘食刻苦学习,努力让自己多学知识。两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报名参加了高考,后因外语分数太低而落榜。
高中毕业回乡后,我准备在自己家的承包地上,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当好新一代农民。也就在这时,全国各地推行了考试选拔人才制度,各地各单位用人都必须公开招聘考试择优录用。我还没摸熟犁耙,区里就下了招聘教师考试公告。我第一时间前往报名,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择优录取,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通过考试当上教师的高中生。
我参加工作后,边认真教学边努力自学,不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书育人。就在我的教学成果被一次次统考检验认可时,县里的招聘经管干部考试公告又下发了,我不假思索地前往报名,并以优异成绩被择优录取,由一名合同教师变成了一名县聘干部,也是我们村第一个通过考试考取的干部。
一路走来,回首过去,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没有改革开放好政策,我就吃不饱饭、上不了学,更没有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机会,是党的“考”政策让我赛马赛出成功“录”。我将在新的征程上沐浴着深化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加倍努力、砥砺奋进,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考”出好成绩、创造出新辉煌。(施广平)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