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酒”从字面可以理解为请人家吃饭喝酒的意思。我的老家安徽怀远县也有请酒之说,一般是为了庆贺喜事、感谢他人的帮助或者有求于他人帮助而举办的请人喝酒吃饭活动。我也曾多次举办过这样的“请酒”活动,但几次人生重大转折期的请酒,每次都给自己惹出一肚子气。
第一次是我考取合同教师快上班时请酒。一名高中同学告诉我,没上班前要先请一下中心校领导,对以后工作有利。我提前三天到中心校校长家请他喝酒,他答应了。请酒的前一天,我又专门跑到中心校校长家跟进落实一下次日的请酒,他看我诚心诚意请酒,满意的答应了。次日上午,我精心准备了自认为比较好的酒菜,特邀了两名关系较好的高中同学和本家当教师的叔叔,恭候校长的光临。谁料中午前父母先后两次到校长家请他都没见到人,我们在家等到中午十二点半,还是没能等来。心急如焚的我急的团团转,在等候的同学劝我不要急,并告诉我“自古都是酒菜好备客难请!”的道理。我急忙骑上自行车再到校长家请他,他家还是大门紧锁。我正扫兴而归时,校长从村西边大路上骑着自行车回来了,他到门口见到我,连忙说:“把喝酒的事忘了!”他折上自行车,打开大门进屋洗洗手脸后,才骑着自行车和我一起到我家喝酒。尽管校长到我家已近下午一点,但等他喝酒的所有人都很高兴,因为他当时地位相对比较高,大家都觉得能请来他已经很给面子了,但我的内心却憋了一肚子气。
第二次是我教书五年后考取经管干部请酒。我被择优录取为经管干部后,两名老同学要我安排喝酒庆贺一下转岗。记得当时我请了三名同学和两名一起教书的同事在街上一家饭店的二楼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谈兴正浓。突然,一不速之客推门而入,手指着我破口大骂,用难以接受的侮辱性语言奚落我,随后悻悻扬长而去。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忙问同桌在财政所工作的同学来者是谁,为何骂我。同学告诉我他是某县领导的弟弟,在乡政府这边请酒一般都要请他上座。我问同学为什么,他告诉我不为什么,谁不请他上座就会闹到酒场上。我要追出去讨说法,被在场的同事和同学拦住,并连连劝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这样,大家还没酒足饭饱,就不欢而散,草草结束这次请酒。本来请酒是庆贺转岗,没想到我又给自己惹了一肚子气。
第三次请酒是在我即将卸任部门负责人的时候。因为快要退居二线了,家里还存一箱帮农行朋友写材料送给我的“杏花村”酒,我便安排请老家给我帮过忙的邻居和单位曾经给我帮助较多的同事,以感谢他们多年来给予的帮助。菜上来后,本家的弟弟给各位来宾尊酒,第一口酒喝下后,单位那位平说话做事很圆滑的老同事连声说这酒太差、这酒太差。我赶忙解释说是给农行朋友写材料送我的,农行的朋友自己也是喝这样的酒,一时间场面十分尴尬,大家面面相觑都不说什么了。为了挽回面子,我也故意把话题岔开,谈农业收成、务工收入等,直到请酒快要结束也没敢再提酒菜质量。本来我的这位同事是个八面玲珑、做事周到的高情商“人物”,为何今天在酒桌上让我难堪呢?这不是他平时的风格,我一时很想不通。等请来的邻居都离席后,我问这位在酒桌上说酒质量太差的同事,“假如我们单位的一把手拿这酒请你,你会不会说这酒质量太差?”他良久没有回答。我带着气反复责问他,他始终是默默不回答。
后来,我经常反思自己几次不愉快的请酒,最终得出结论,自己地位低下、混的不好,花钱请酒喝酒人也未必拿你当回事,不如做一个不卑不亢、堂堂正正、不巴结献媚的纯粹的人。(施广平)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