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风,刮到了“吃”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启动了数字标签试点工作,目前已有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等超40款产品、20余家企业加入试点工作。(11月21日《人民日报》) 食品数字标签,很“良心”。众所周知,囿于包装、版面限制,很多食品的标签信息又小又密,对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来说,十分“不友好”。而数字标签,就是把产品标签存储在二维码上,消费者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准确获得成分、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便利性大大提升;此外,数字标签还提供了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消费者不仅能“看得见”,还能“看得明白”,购物的体验感“拉满”。 小变动有大价值。给食品贴上二维码,办上一张“电子身份证”,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变动,却能够缓解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人们消费得更安心、更明白、更满意;也能够规范食品标签的管理,提高食品企业管理效率,推进其数字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数字标签当前仍在试点,属于新事物,既需要标准化引导,也需要及时发现问题。比如,食品标签数字化了,对标签信息的监管也要同步;又如,标签没有“版面限制”,会不会助长商家乱加添加剂的不良风气?凡此种种,有关部门都应该未雨绸缪,才能守护好食品标签数字化这一良好开端。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