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竟然产蔓越莓?四川也有鱼子酱生产基地?吃南美对虾到中国甘肃?近日来,文旅行业的火热带动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互赠地区特产引发广泛关注。然而,这些精心准备的“手信”就连许多本地人也没听说过,以至于有网友调侃:“特产特产,难道是特地瞒着我产的?” 说起来,这事也不能怪网友们“孤陋寡闻”,着实是育种和养殖技术进步太快,原本不敢想的、吃不到的,如今都美梦成真;原本受到区域、气候限制的特色品种,如今走出了传统主产区,在各地“安家落户”。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供应链结构的优化,正托举起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让更多优质产品“飞上”群众餐桌。 西北养殖三文鱼,广西蜜柚能“挂霜”,草原也种火龙果,藏红花开到崇明岛,洋水果扎根黑土地……这些极具反差感的组合,背后是地方真金白银的项目投资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借助当地特色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引进品种也成了乡亲们的“致富密码”。可以预见,这样的鲜活例子还将会越来越多,我们也期待当地能抓住机遇,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一次网友自发的“农业大普查”,的确找出了不少“隐藏款”。但反过来想想,连本地人都不太了解的特产,那还能叫特产吗?正如产在甘肃的还要叫“南美对虾”,重庆的还要叫“淡水澳龙”,原产地带来的影响是复杂深入且持续的。它在较长的时间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赢得了知名度和消费者的认可,其他产区要想分更大蛋糕,长远来看,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特产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同样也蕴含文化价值,与地区形象、文旅发展紧密相关。有网友感叹,自己曾经推崇进口食品,如今却发现国产的品质完全不输甚至更胜一筹。换言之,若没有此次文旅开门红营造的“泼天富贵”,许多优质农副产品或将继续“养在深闺无人知”,靠着“借壳”“贴牌”才能上市。这些“隐藏款”特产要逐步获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仍需要不断努力,需要形成品牌效应、标准体系和规模生产,更需要推介的渠道和曝光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讲好自己的故事。
“隐藏款”特产背后隐藏着庞大的市场潜力,充分开发,可期进一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部分消费者无意识中已经享受到了产地多元化带来的好处,更多网友则是借助这次机会增长见识、消除偏见隔阂。从全局出发,特产交流延续了文旅的热度,提升了许多地区的知名度,也让不少外地消费者“素未谋面,却知其名”,架起了产销对接的桥梁,如此成功的广告自然是越多越好。此外,推广优质品种的同时也要保持地区特色优势,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市场承载能力。科学引种、适度经营、深耕市场,才能在一鸣惊人后,变“隐藏款”特产为“爆款”“畅销款”。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