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任干部、兴一方事业、建一方文明,上不愧党、下不愧民。”这是山东省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党支部书记孙茂东对村民群众的承诺。16年来,孙茂东全身心投入到推动村庄发展和服务村民的事业中,带领村“两委”班子抓党建促发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堡垒、倡文明、兴产业,把村民领上全面小康路,让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如今,一个富裕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渔村展现在浩渺的微山湖上。渭河村党支部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孙茂东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乡村之星、济宁市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卖掉大船舍小家为大家 渭河村是深居微山湖腹地的湖上渔村,孙茂东也曾和村民们一样,驾驶着自家的船舶南来北往搞营运挣钱。2002年,渭河村全体党员、群众推选懂经营、会管理、热心肠的孙茂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谁也没想到,他一上任就拿自家“开了刀”:一条正营运着的大船、一个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大家当”,被孙茂东硬生生给卖了! 妻子和亲朋好友不理解:“你干就干呗,何必卖了船让老婆孩子跟着受罪?” “不给自己留后路,要干就要干出样子,脚踏两只船,干着营运又干着村务,什么也干不成!”孙茂东坚定地表示。 上任伊始,孙茂东没黑没白地跑县里、乡里,一有空就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离关年很近了,孙茂东却向妻子张口:“从卖船的钱中拿出一些来,给村里的贫困户、党员困难户表表心意。” 妻子知道,当时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连办公地点也没有。她不忍心为难丈夫,当即拿出2000元交给孙茂东。拿着这些钱,孙茂东购置了过年的物资,和支部成员一起送到贫困户的家中。 孙茂东走访调研时听到村民们向他反映,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花钱越来越多,不少家庭因此债台高筑。 孙茂东把群众的诉求当“圣旨”,为了打破人情负担的恶性循环,他拿自家的一桩喜事“现场办公”,退掉份子钱,辞去乐队,将八大盘八大碗菜品减去一半…… 孙茂东对主持喜宴的长辈说:“这铺张浪费的风气要从咱这里开始改变,您老支持我的工作吧!” 此后,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孙茂东自任理事会主任。接着制订《村规民约》,一条一条地写着喜宴待客桌数、菜品标准、闺女找婆家带头不收彩礼的表彰奖励措施等,并号召全村男青年带头参加县乡集体婚礼。就这样十年如一日,移风易俗新风逐渐在渭河村形成。 群雁高飞头雁领。为改变环境面貌,孙茂东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自己动手,铺设石板路2000米,硬化堤埂2200米,种植绿化树木1000余株,安装路灯40盏,悬挂霓虹灯带5000米,建设湖上百姓大舞台1处。为方便村民出行和学生上下学,在村小学周围河道上架设了5座钢架过河桥,在村头建设了一座方便运营船进出停泊的钢结构码头。 强堡垒让党旗永不褪色 渭河村过去人心涣散,加之从事湖上运输业的流动党员数量较多,船在外,家随船,人在天南地北,每次村里开党员大会,党员都到不齐。如何抓好党建这个基层凝聚力的关键?怎么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 孙茂东和支部成员分头工作,准确了解流动党员的情况。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完善了一套富有湖区特色的工作运行机制。村党支部按照管到位、服务好的要求,实行流动党员“每人一证、每人一卡、每季一访、每年一评”的“四个一”管理模式,构筑“水上红线工程”;先后在江苏省盐城及山东省东营、潍坊等地设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并在运输船队上设立流动党员活动室;规定外出党员平时在当地参加组织生活,“五一”“七一”“十一”“元旦”为流动党员的回归日,流动党员回来参加村党支部集体活动。 党支部健全了民主评议党员、村党支部议事、党员发展票决等制度;坚持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民主决策、阳光运行。 开通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通过现代化手段随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动态、学习情况,也让外出党员及时了解村内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还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致富信息多、交际面广的特点,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26项“致富金点子”被县乡村采用,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这些措施,彻底解决了部分流动党员村里管不着、驻地无人管的状况,让流动党员身处外地同样感觉到“家”的温暖,在千里运河之上实现了离家不离党,船行千里不迷航。这一做法,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市县委的认可,在全省、全市推广。 如今,在渭河村,共产党员亮身份已成为一种常态。党员佩戴党徽,党员住家船头悬挂党旗,都成为一种风尚。 2012年6月,渭河村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委奖励渭河村50万元,高楼乡党委也奖励孙茂东一笔奖金。这些钱怎么用?孙茂东和支部一班人考虑到村原来的办公船面积较小,已无法满足开展党员活动的需要,于是投资新建了一艘宽敞的办公船,作为湖上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员活动室、代表活动室、为民服务代办、文体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整合在一起,为湖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咨询、帮困、教育、培训和娱乐等服务。如今这艘大船已成为渭河村的一张名片,也成为高楼乡“微山湖上党旗红”这个党建品牌的一个标志,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船”。 旺产业把村民领上致富路 “渭河村要想富,还得从水上做文章。”生于斯长于斯的孙茂东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家乡的情况。 作为一个典型的渔业村,渭河村有广阔的大湖水面,也有原生态的湿地景观、淳朴的渔家文化,发展渔业养殖和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过去渭河村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下罱、下网捕鱼维持生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孙茂东自费到外地学习,大胆尝试引进河蟹养殖技术。 他带头试验,养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河蟹养殖产业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群众们看到了收益,坚定了发展河蟹养殖的信心。目前,全村养蟹面积已发展到7000余亩,成立了微山县永胜养蟹专业合作社,打出了闻名全国的“八条腿”河蟹品牌,村民收入成倍增长。 渭河村素有“水上运输之乡”的美誉,但是前些年营运户大多使用的是水泥船,吨位小、市场竞争能力差、安全性差,村民的收入受影响。看到村民为贷不到款、买不起大船好船发愁,孙茂东和村“两委”一班人牵线搭桥,把养殖户手中的闲钱借给运输户,让运输户按同期银行利率付利息,村“两委”的同志出面作担保,一举解决了运输户缺资金的问题,村里的运输业有了长足发展。同时还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航运公司,把在外从事运输的村民纳入到航运公司的管理中来,既增强了在航运业的竞争力,又能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公司成立后,村民们推举孙茂东做公司总经理,被他婉言拒绝。他说:“成立航运公司是为了全村的发展,这是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专业的事情应交给专业的人管理,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发展壮大。”于是选聘了专业经理人管理和运营兴渭航运公司,公司很快走上正轨。目前,兴渭航运公司拥有运输吨位26万吨,拖船发展到26艘,年营业收入3500余万元,成为全乡航运业的支柱企业。 孙茂东又带领渭河村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业。他号召群众把船开到规划好的湖面上,一条蜿蜒数公里的“微山湖渔家水街”初步形成。有眼光懂经营者开办了渔家乐、民宿饭店等。村里以集体的名义注册了“微山湖渔家水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造了多层级旅游度假船。现在渭河村已是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点,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运输、养殖和旅游这三大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渭河村从原来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2015年底,全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