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黄水万胜坝莼菜基地 摄/廖禾
查看辣椒苗长势情况 摄/聂广楼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是重中之重。 石柱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稳住农业基本盘,聚焦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 守住“三大底线” 稳住农业基本盘 近日,石柱县大歇镇高阳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土地宜机化改造。 “土地宜机化改造后,既便于机械作业,减少劳务费用,又能提高粮食产量。”石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宜机化改造,让昔日“沉睡”的土地变成了“活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土地宜机化改造仅是石柱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剪影。 3月10日,石柱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石柱“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今年“三农”工作。 2021年,石柱县全年农业总产值53.8亿元,农业增加值33.86亿元;粮食总产量22.35万吨、增长1.5%,实现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6元,同比增长11.0%。“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如何稳好农业基本盘?石柱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推动农业科技、农村改革、人居环境“三项突破”,奋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其中,稳住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是今年“三农”最重要的任务。 2022年,石柱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有效盘活各类撂荒地,扎实抓好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等重点工作,确保2022年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66万亩22万吨以上,同时压紧压实“菜篮子”责任制,确保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石柱将持续从严从实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通过扎实推进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500亩农田宜机化改造,推进闲置地复耕复种。 接下来,石柱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与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培育更多优良品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新征程新起点上,石柱将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关政策,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重点人群精准监测帮扶,强化重点区域帮扶支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同时,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持续开展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深耕特色产业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石柱农业产业发展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但也存在布局散、链条短、品牌弱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聚焦特色、突出规模,强化示范带动、政策支持,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耕地、撒种、施肥……春日里,走进石柱县三河镇玉岭村黄精育苗示范基地,工人们正忙着育苗。 为突出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做强黄精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近年来,石柱县三河镇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与石柱县欣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展开合作,大力发展黄精产业,打造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通过与石柱县欣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基地可实现每亩产值达10万元以上。”石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三河镇玉岭村黄精育苗示范基地是石柱聚焦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石柱县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将生态建设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以示范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长效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黄连、辣椒、莼菜等特色主导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石柱县以巩固提升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为抓手,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提质增效,新建续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万亩以上,稳定全县有机基地2.8万亩。新增绿色有机、全国名特优新、重庆名牌农产品等品牌农产品15个以上。 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围绕“三大产业振兴示范带”建设接续用力,力争综合产值达到23亿元。因地制宜发展生猪、中蜂、渔业、烤烟等优势、特色种养业,逐步构建“1+3+N”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紧抓三产融合,坚持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规模上档、质量升级。
2022年,石柱将力争全县加工总产值达到11亿元,加工产值增速15%以上,确保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开新局、迈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