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歙县3月30日电 (成展鹏)阳春三月,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郊外的问政山上,久负盛名的山珍“问政贡笋”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乡八邻来此尝鲜。 清晨时节,苍翠欲滴的竹林深处,在村民此起彼伏的锄头声中,一根根白壳透着嫩黄的竹笋被装进竹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人们的餐桌,舌尖上的鲜香滋味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 近日,6000余亩问政山笋迎来收获期,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在竹林间采挖春笋。3月30日上午十时,村民郑德先拎着刚刚挖出的一筐春笋返家。她说,每天能挖到两百多斤的春笋,每斤春笋价格在两元左右。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问政村村民郑德先拎着春笋返家。 施亚磊 摄 问政山笋是徽州地区传统名菜,箨红肉白,质嫩味鲜,以“问政山笋甲天下”而闻名海内外。歙县徽城镇农业干部汪邦华介绍说,问政山土为乌金砂土,宜花宜菜宜竹。春季产春笋,夏秋季产鞭笋,冬季产冬笋。问政山以春笋最佳,红皮白肉、脆嫩可口、口味回甘。据民国《歙县志》记载:“春笋以问政山为冠,红箨白肉,坠地即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在歙县进贡的贡品中,除徽墨、歙砚外,还有问政笋2桶,每桶20斤。因此问政笋被称作“贡笋”,不枉虚名。明万历《歙县志·物产》记载:“有笋,独问政山者最佳,其为白壳苗,质如凝脂,莹如柔荑,生亦可食,脆如藕,甘如梨,香如兰。”清初歙籍诗人汪薇赞美问政山笋:“群夸北地黄芽菜,自爱家山白壳苗。” 据汪邦华介绍,问政竹笋还是在外经商的徽州人的念想,每逢春笋破土,家人们清晨既起,将笋挖出,带着泥土的芬芳,赶船从渔梁沿新安江而下,行舟中把笋箨层层剥尽,切成小块入沙锅,以徽州火腿为佐料,用炭火文火清炖,昼夜兼程,行至杭州,打开沙锅,汤清醇厚,笋味香甜脆嫩,宛如在家吃的鲜笋一样。据说乾隆下江南时,被徽商船只上火腿炖问政春笋的香味吸引,品尝以后赞不绝口,并确定问政山笋为贡品,问政贡笋的美名亦随着乾隆皇帝之口以及徽商的辗转而播扬四方,问政贡笋那种无以言传的鲜香已成为徽州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村民采挖出的春笋。 施亚磊 摄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立足生态保护,自觉维护着万亩竹海。该村因竹而兴,满山的竹园不仅保留了极佳的生态,更为村民提供了富足的生活。问政贡笋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成功申请了“问政山笋”国家地理标志。
歙县问政村书记汪永飞介绍说,以此为契机,问政村连续举办问政贡笋文化节,开展挖笋等体验式活动,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通过竹文化宣传展示,做活竹文章,拓展竹资源,树立以清新宜人生态风、清正廉洁干群风、清明和谐邻里风的“清风问政”形象。通过党建+专业合作社+党员能人+农户等方式,把藏在深山的春笋、冬笋、笋干、鞭笋以及竹篮、竹筐等竹制产品推向市场,让绿色竹园成为乡村振兴的抓手,实现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的完美蜕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