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创办于1913年,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任。尽管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潘郎小学经历多年探索,开辟出一条适合乡村学校的教育之路:成立童创中心,开发以培养儿童创新能力为核心宗旨的“童创”项目,打破学科界限,同时在童创中心新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创造浓厚的科创氛围。 “1+3+N”,开展“童创”项目 “童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凝聚了潘郎小学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围绕童创中心这一个点,教师积极探索实践,从创作、创造、创新三个方面,以短、中、长项目为载体,推进学校项目化课程建设,在全校扎实开展关于“创”的教育教学工作,力求把“创”思维引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段难忘的“课程旅行”,研究团队在尊重学生兴趣差异的基础上,使其在六年时间里经历“创作项目”“创造项目”“创新项目”。在“童创”课程“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总目标下,研究团队将各门课程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可操作化。 “创作项目”下设适合一、二年级学生的短项目“吸管搭建”“点亮一盏灯”,适合三、四年级学生的短项目“风力小车”“美画美工”。例如,“点亮一盏灯”项目,带领学生利用导电胶带结合LED灯等元器件,在纸上构建电路,从而点亮一盏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在直观体感中深入了解LED灯泡、导电铜箔胶带、3V纽扣电池等电路元器件的作用及连接方法。学生在绘画与电路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创造项目”下设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短项目“红绿灯”,适合四、五年级学生的中项目“人工智能课程”,适合三、四、五年级学生的中项目“KEVA搭建”“3D绘物课程”。以“3D绘物课程”为例,学生可以使用3D打印笔绘画,这支笔以PLA、ABS塑料为原材料,挤出热熔塑料,然后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最后固化成型。3D打印笔可以在任何表面“书写”,甚至直接在空气中作画。“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学生第一次绘画时常有的疑惑,之后他们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了解原理。 “创新项目”下设适合四、五、六年级学生的长项目“三维世界(立体设计)”“创新作文大赛”,适合五、六年级学生的短项目“七彩灯光小屋”。例如,“七彩灯光小屋”项目,学生拿着串联电路组成的小屋,安装好电池后,通过开关便可以控制整个小屋的用电。在掌握小屋的用电权后,学生便开始探索串联电路的原理。 在“童创”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在自然浸润中,以真实情境进行体验和拓展的习得式学习;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知识、动手实践并形成成果的探究式学习;在活动中提升对特殊现象的“敏感度”,进行自我反思的反思式学习。 “尚志”文化,书写尚德励志 “尚志”即“尚德励志”。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尚志”文化已镌刻在潘郎小学每一名师生心中,在他们的血脉中注入了一股求实尚美、立德立志的精神力量。在时间研磨中,潘郎小学创建出的“尚志”教育体系涵盖师生身心、教学、课程、环境、家校等方面内容,成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在“尚志”校本课程中,学校充分挖掘知名校友的励志故事、建立与周围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把脉“五育并举”创新人才趋势,构建了以“艺术潘小”“动感潘小”等为主题的课程体系,学生得以了解潘郎小学历代知名人物、走进农村体验农业种植大户的艰辛劳作、以菜单式选课选择自己热爱的艺术。与“尚志”校本课程相呼应,“尚志”实践体验则是将课堂搬到讲坛、户外、讲台。“尚志”讲堂上,学校邀请省市专家就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内容开设专家“尚志”讲堂;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交流,开设教师“尚志”讲堂;引领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开设学生“尚志”讲堂。户外活动体验中,学生通过野外登山、走进海滩、骑马、做木筏等,循序渐进地掌握50种基本技能。“四节”中,“春种”为“尚志”体育节,通过活动使学生认真磨砺性格、培养坚毅品质;“夏长”为“尚志”科技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秋收”为“尚志”读书节,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冬藏”为“尚志”艺术节,通过活动有效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其个性特长。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的“尚志”文化体系和“童创”课程,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激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与天真烂漫的青春风采,在科创殿堂中陶冶情操,在校园中绽放绚丽的创新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