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鏉忔灄闀  龙扬镇

重庆大足:古戏楼的回响

2022-05-17 20:57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大足区“川剧艺术传承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大足区戏剧曲艺协会供图

  这是一座小小的古镇,历经千年风雨,只剩一条长不过600余米的老街。从明清到近代的各式建筑错落有序地散落在街道两旁,不过一米宽的街道由青石铺就,从脚下延绵至目光所及的街尾。顺着凹凸不平的青石路往前走,不过三五十米,便看到一座保存完好古戏楼。尚未走进,已听得里面传来少年男女清脆的唱戏声。

  这里是重庆市大足区雍溪镇,素有“川剧之乡”的美誉。“从唐代开始,雍溪人就迷上了川剧,不仅爱看而且爱演。”雍溪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胡洪川介绍,雍溪有句俗语,叫“雍溪人,生的犟,插秧打谷把戏唱”。雍溪人对于川剧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届川剧文化艺术节,游客在雍溪古镇古戏楼观赏川剧。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顶峰到落寞

  走进古戏楼,日当正午,春末夏初的阳光温暖不燥,零零散散地洒在院中。这座清朝道光年间建造的百年古戏楼占地160多平方米,飞檐翘角,坐西朝东,为木结构穿斗式建筑,除了正中的戏台,还设有上下两层观众席。9.5米高的戏台中央和院子两侧,各有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在教授川剧。

  52岁的谭冬鸣是大足区戏剧曲艺协会会长,与戏剧的结缘,始于她的家庭。谭冬鸣父亲9岁学戏,是大足川剧团的鼓师;母亲10岁学戏,是当地的川剧名角。顺理成章,11岁的谭冬鸣师承家教,开始学习川剧。这个来自大足本地的女孩子,身上有着这片土地独有的坚韧、聪慧与赤忱。1986年,年方16岁的谭冬鸣考入了四川省川剧学校。

  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谭冬鸣应该也会像父母一样,为川剧奉献一生,但命运的齿轮在1991年发生了逆转。

  那一年,谭冬鸣所在的大足区川剧团宣告正式解散,21岁的谭冬鸣丢了工作,没处唱戏了。“剧团刚解散的时候很迷茫,自幼学习的一身本领再无用处,完全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为了生活,我打过工,卖过衣服,开过火锅店,川剧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偶尔想起。”

  与之一同落寞的,还有雍溪古镇的老戏楼。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偶尔会聊起古戏楼往日的辉煌,而孩子们已经听不到川剧了。陈小凤就是其中之一,但她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自己的孩子会爱上川剧,穿上戏服。

练功中的王俊龙。受访者供图

  再搭台再唱戏

  2014年,谭冬鸣和朋友回到雍溪古镇游玩,在古戏楼,她看到老人们给年幼的孩子哼唱川剧,熄灭多年的川剧之火在胸中又沸腾起来。谭冬鸣想要再唱川剧,并成立戏曲曲艺协会,这一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把剧团组织起来并不容易。”谭冬鸣的师兄弟们和她一样,告别川剧已经太多年,他们害怕自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功力,会误人子弟,所以纷纷拒绝。谭冬鸣也曾想过放弃,但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谭冬鸣携手师兄弟成立了“大足区戏剧曲艺协会”。年迈的父母不仅亲自在协会里带徒弟,还拿出多年储蓄的养老金购买乐器、戏服。

  台子搭起来了,但学川剧的人却并不多。

  2018年,在同样热爱川剧的大足区文化馆馆长杨庆的牵线搭桥下,谭冬鸣的川剧班开进了学校。她一口气招了4个班,每个班学生60多人,陈小凤年仅8岁的儿子王俊龙就是在这一年被老师选中。刚开始,因为担心孩子的学习,陈小凤有点犹豫不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小凤在孩子看到了学戏之后的改变和对川剧的热爱,转而支持孩子学戏。

  2021年,学戏堪堪三年的王俊龙在“全国中小学小梅花戏剧展演”中荣获二等奖。“今年我要争取得第一名!”王俊龙个子不高,身材显得有些许瘦弱,说话的时候有些害羞的样子,学的却是川剧中颇有阳刚之气的生角。请他略唱几句,这个12岁的孩子瞬间进入角色,声若惊雷。

谭冬鸣给孩子上课。受访者供图

  重燃川剧之火

  近年来,大足区着力推动川剧振兴,川剧之火熊熊复燃。时至今日,区戏剧曲艺协会有20人,其中教师团队10人,全区有2000余人学唱川剧,学生下到3岁,上到80岁。

  2016年,大足区文化馆、曲艺协会会同智凤镇米粮小学建立大足区首个“校园川剧艺术传承培训基地”。2018年,该培训基地被评为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项目为传统川剧。2018年、2019年、2020年,该基地连续3年排演的川剧在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活动中斩获集体项目二等奖、最佳展演节目奖等。

  作为“川剧之乡”,雍溪镇也着力打造特色川剧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成功举办“中国重庆大足首届川剧文化艺术节”。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玉梅等川剧大咖纷纷登台献艺,近7万名游客和川剧爱好者涌入雍溪老街,在为期两天的演出中欣赏了《张飞审瓜》《粉墨春秋》等川剧名篇。

  艺术节期间,肖德美为雍溪镇实验学校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肖德美传习基地”的牌匾,围绕雍溪镇实验学校开展川剧的相关传承教学。到今天,川剧已经成功走进了大足区城南创新小学、万古镇中心幼儿园等近10所学校。

  为了让老一辈艺术家继续弘扬川剧,大足区文化馆还建立民乐苑百姓舞台,定期开展川剧传统剧目演出,每年达数万人次观看,并吸引了周边区县以及四川的川剧团体和票友参与,每场爆棚。

  如今,川剧又成为雍溪古镇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表演。胡洪川介绍,每逢演出之前,他们都会通过村集体微信群、村村通广播等多种形式将演出信息广而告之。每逢堂鼓、大锣、唢呐之声响起,古戏楼便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岁月在戏台上,声声回响;历史在雍溪古镇,慢慢回放。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