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农信社纷纷完成改制,省农信联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日前,首个省联社改制方案终于传出,浙江省将以组建“联合银行”的方式推进省联社的改革。 “省联社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由于其既是省政府管辖内的农村信用社的职能部门,又属于接受监管部门监管的银行企业,这种多重属性导致其边界关系相对模糊,省联社的管理体制与省内农信社治理之间还存在不相协调的地方,因此省联社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银行研究院邱亦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个省联社改制落地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于1月24日发布《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在重大改革清单中,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列为第一项。根据改革方案,浙江省将成立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统筹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将省农信联社改制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成为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若该方案最终落地实施完成,浙江省联社也将成为全国首家深化改革的省联社。 根据浙江省农信联社官网显示,其共包括81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截至2020年末,全省农信系统各项存款余额2.73万亿元,连续11年保持全省银行业第一,市场份额17.99%;各项贷款余额20153.52亿元,连续7年保持全省银行业第一,贷款总量跃居全国农信第一。截至2021年8月31日,浙江农信系统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已超过3万亿元。 此前,对于省联社改革的方向和模式,各方有多种预测,其中涵盖了改制为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组建省级联合银行以及成立统一法人的农商行等多种方案。而此次浙江省联社改制选择的正是“联合银行”模式。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几种方式均有其可行性,但也存在弊端,关键要“因地制宜”。此次浙江省联社采用了组建省农商联合银行模式。该模式可保持原有的两级法人体制不变,保持县域法人机构稳定,改革难度小,利于省联社改革的稳妥推进和可操作性,是一个“优选”方案。“如今省联社改革有了方向,但需要各个省根据自己的情况,落实具体方案。” 邱亦霖也认为,未来省联社的改革方式将不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其他省联社的改革将会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省农信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大的情况,会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具体改革路径,大概率会采取“一省一策”的方针。 各地正加速推进省联社改制 随着农信社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省联社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目标的矛盾开始凸显。“从实际工作看,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省联社并非商业银行,不能对外投资,也不能申请相关业务资质和牌照,难以满足新形势对其服务能力的新要求。”董希淼表示,省联社改制已是势在必行,并成为农信金融系统改革必须迈过的一步。 记者注意到,浙江省联社改革破冰后,全国各地省联社改革也在加速,成为今年农信金融系统改革的重要课题。 如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强调,要推动海南银行实现国际化、综合化、专业化经营,深化省农信社联社体制机制改革。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海南、广东、江西等12个省份,在各自出台的“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提及农信改革。其中,江西、陕西、安徽三省提出争取列入全国改革试点。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浙江省联社改革方案浮出水面,以及多个省份的推进,在2022年,省联社改革进入快车道,将成为农信社改革的重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45.38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3.6%。同期,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228亿元、不良贷款率达3.7%,高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 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改革完成后,省联社对其辖属的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进行管理和指导和协调的关系并不会变。各省根据自身情况在把握省联社机制既有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地给农商行松绑,从激励考核机制、经营管理和科技投入方面有所释放,增加农商行的活力。“这一轮省联社改革可能产生的一个成果,就是有望借此搭建包括设立理财子公司,科技子公司等诸多平台,新增一些业务功能,因为毕竟除极少数体量较大农商行外,其他农信机构是无法做到的。”
邱亦霖称,从目前的改革逻辑与思路来看,省联社改革都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企业化的改革方向,坚持农信机构服务“三农”、保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这一原则。具体包括理顺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明确基层农信社和省联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调需要农信社独立的法人地位、经营的独立性,淡化省联社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突出专业化服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