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重塑新股发行生态 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走深走实 4月10日,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这标志着,全面注册制在A股顺利落地,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 稳步推进的注册制改革,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深刻变化。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将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持续走深走实:市场化机制发挥更大作用,股票发行审核上市效率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效能大幅提升;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作用进一步强化;投资者更趋专业化和机构化;“优质优价”的市场态势更加明显。 主板项目突出大盘蓝筹特色 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凸显 作为全面注册制的先行者,中重科技、中信金属、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矿集团等10家企业将率先登陆沪深主板上市。 这其中不乏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的成熟企业。比如,陕西能源是以电力和煤炭生产为主业的大型能源类企业,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512%;中重科技是集智能装备及生产线的研发、工艺及装备设计、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及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电港是行业知名的电子元器件应用创新与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等。 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普遍体现“大盘蓝筹”特色,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充分体现。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委员、董事总经理刘连杰表示,目前,各板块定位更加清晰、明确,投行根据发行人的经营发展和业绩情况,更为准确、有效地确定申报板块和节奏,能为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财务特征的企业提供上市服务,将强化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创新企业支持力度,全面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截至2022年末,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合计达1075家,IPO融资1.2万亿元,均占到试点注册制以来全市场一半以上。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科创板推出后,已有88家相关企业上市,IPO融资2203.52亿元,累计完成研发投入超过500亿元。创业板改革后,更加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近九成新上市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中金公司广东地区业务负责人潘志兵表示,未来投行部门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挖掘项目,不能像过去一样主要看成熟企业,而应主动去发现培育初创型企业,更好理解和发掘企业亮点,为掌握高科技、卡脖子技术的企业做好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贡献力量。 IPO审核效率提高 可预期性更强 在引入金融活水的同时,注册制给新股发行审核也带来了新变化。首批主板注册制上市企业普遍认为,“审核效率提高了”。 “企业从平移受理到注册生效,前后总共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登康口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电港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公司提交平移申请材料后,交易所当天完成受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出问询问题,公司3月13日安排上会,3月16日就获得注册批文,明显感受到注册制下审核效率的提升,时间可预期更强。”负责人说。 浙江海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林告诉记者,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发现,法规和指引更加简洁和明确、与审核员沟通更加顺畅便捷、审核与注册进度更加实时透明、与中介机构的配合更加主动和高效等,这都提升了公司各项准备工作的可预判性,有利于公司作出更加合理的规划。 “我们感受到,审核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刘连杰表示,企业受理情况、各轮问询、上市委会议、提交注册等全流程公开,发行上市审核问询及发行人、中介机构的回复全方位公开,审议、注册结果及相关理由和事实等全面公开,充分保障了企业和相关方的知情权,同时增强了审核的约束力、威慑力,在把好市场“入口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场结构发生深刻改变 “优质优价”态势更加明显 “全面注册制下,市场生态将进一步改善,‘优质优价’态势更加明显。”业内专家表示,从试点实践来看,市场结构和市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估值体系发生积极改变,科技公司占比、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明显提升。 一方面,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较2019年初增加1000多家,市值占比由26%左右上升到42%左右。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重由2019年初的15.7%,提高至2022年12月末的20%左右,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长期超过80%的格局被打破,下降到60%左右。 另一方面,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法治、对市场的敬畏之心明显增强。2019年以来,已有85家公司被强制退市,数量超过前20年的总和;前些年常见的炒小炒差、追涨杀跌等投机行为大幅减少,涨停板“敢死队”基本消失,更多资金向盈利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集中,“优质优价”趋势形成。 “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行执业质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行在面临全面注册制机遇的同时,也更多承担了向资本市场输送优质标的的责任,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价值甄别和价值发现能力,为优质企业和投资者搭建对接桥梁。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