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先要振兴民众的家国情怀,乡贤则是最具情怀的农村人才。”10月8日,记者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委组织部获悉,近年来,浦北县坚持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不断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成功打造了坪田、新田、九梅麓等一大批有情怀有活力的美好乡村家园,探索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乡贤+”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乡贤+特色产业”,让乡村更有盼头。只为一句“拉身边还没有过上好日子的兄弟姐妹一把”,进城创业打拼小有成就的李艳萍回来了,发种子送肥料给技术兼加工管销售,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带领村民栽芋头种水稻等,不断擦亮浦北“世界长寿之乡”“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牌子,而她也成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李燕萍,只是浦北县乡贤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按照“一名新乡贤引领一个村、一群新乡贤引领一个产业”的工作思路,该县不断强化扶持引导,抓好香蕉、官垌鱼、红椎菌、黑猪、黄皮、妃子笑荔枝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富硒大米、柑陈、编织等极具区域情怀的特色产业,打响“绿色+富硒+长寿”特色品牌。 把番石榴做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梁帮财、采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引领“浦北黑猪”成功创建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谢廷伟、把百年荔园变公园造就九梅麓网红打卡村的容兴俊……截至目前,该县已有300多名新乡贤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300个、养殖基地519个,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318个。 “乡贤+创业就业”,让乡村留住人才。“随着北通镇成为广西首个跨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广西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自治区试点浦北县五皇山田园综合体、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试点示范工作的前沿阵地,越来越多的本土乡贤带着大伙回来创业就业,先后创办了45间小微企业,解决本土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500人。”该县北通镇党委书记温国霖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浦北立足劳务输出大县、自治区工业发展重点县、农产品主产区等实际,狠抓“招乡贤”与“乡贤招”,充分发挥乡贤人脉、资金、技术等优势,大力实施“乡贤+产业园区”领一批、“乡贤+特色产业”带一批、“乡贤+乡村车间”安一批、“乡贤+全域旅游”引一批等“四个一批”,筑牢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平台,让农村青壮年回得来、留得住。有了乡贤亲缘、人缘、地缘的优势引领,“打工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已然成为越来越多浦北群众的感慨和感受。 “乡贤+风貌提升”,让乡村留住乡愁。石祖花果田园、乐民龙女、小江金湾,过去废弃的“三转一响”、农具电器、小江瓷器等,被镶嵌在砖墙里,仿佛从幽深时光隧道翩跹而来的老故事,在不动声色中,唤起难以割舍的乡愁,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拍照,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 创意生成,与该县“乡贤”叶忠胜密不可分。曾在外经商的他返乡后,深耕“浦北建筑工”全国劳务品牌潜力,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公司,吸纳从事建筑行业批灰、砌砖、铺砖等各类工种的本土能工巧匠近500人,组建“石祖工匠”建筑队,全身心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中。本土工匠,家乡情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花大心思让老物件焕发新生机,用“绣花功夫”提升乡村品质,以诗意和灵性唤醒乡村活力。 近年来,该县累计创建特色示范村228个、基本整治型村庄1852个、设施完善型村庄13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16个,浦北县入选广西首批乡村风貌提升全域整治县之一,2021年纳入国家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乡贤+乡村治理”,让乡村更加和谐。乡贤,本乡本土的贤者,在外发展的能人。浦北县以“新乡贤”为撬动,积极探索“党建+乡贤”模式,通过党组织培育发展一批、纳入村级组织后备队伍跟踪一批等措施,引导推动一批党员支持、群众认可、培育较成熟的“新乡贤”进村“两委”任职、进村级经济组织发挥经营才能、进村监会开展村务监督工作、进村民理事会服务群众、进自然村党支部担任支委等,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该县龙门镇党委书记陆建绍说。在“新乡贤”的牵头组织下,创出的村规民约“拉黑约定”入选全区乡风文明建设十大先进典型案例,引入金融活水激励助力的“道德超市”办得有声有色,层级联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机制持续深化……这些都成了引导村民团结自治管用、有效的制度办法。在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工作中,已经成立的两千多个“乡贤理事会”,及一万多名纳入县镇村三级“新时代乡贤”人才库的新乡贤,成为引领乡村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陈远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