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搭载神舟十三号升空的水稻恢复系“川恢970”种子。
花香系列的航天水稻种子(左,红褐色)与普通的杂交水稻种子对照。省农科院生核所 供图 ●太空中的特殊环境会让作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变异后的种子再被带回陆地,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会形成特性稳定的优质新品种 ●自2002年以来,省农科院生核所先后7次搭载飞船和返回式卫星进行太空育种,培育出20多个水稻新品种 ●除了水稻,小麦、蔬菜、园林植物、油料作物等也是航天育种的常客 近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跟随飞船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来自四川的水稻种子——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培育的100克、3000多粒水稻种子。 机会难得 搭载种子数量为历次最多 “第一次在我们自己的空间站长时间驻留,机会难得。”谈及此次太空试验,省农科院生核所生物技术育种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王平难掩兴奋。 王平介绍,此次种子搭载升空,与以往不同。一是搭载的种子数量大,为历次最多;二是驻留太空时间长,达6个月,过去一般只停留10天左右。 航天育种,也被称作空间诱变育种,太空中的高真空、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环境,会让作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变异后的种子再被带回陆地,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会形成特性稳定的优质新品种。 “在太空遨游一番后,种子在株高、生育期、米质、抗病性方面都可能产生突变。”王平介绍,航天诱变是随机性的,可能1000粒种子只有10粒会产生变异效果,但由于此次在太空停留时间长,预计种子受到太空环境影响会更大,诱变效果会更明显。 此次搭载的种子是新构建的水稻恢复系(选育杂交水稻的父本材料)——“川恢970”,具有穗大、抗病、高配合力等特点。“希望通过航天诱变,能够让它的米质更好,并增加水稻分蘖数,让穗子更多、产量更高。”王平说。 7次搭载 培育出20多个水稻新品种 “最近,省农科院生核所又有4个航天水稻新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王平介绍,自2002年以来,省农科院生核所先后7次搭载飞船和返回式卫星进行太空育种,培育出20多个水稻新品种,比如花香系列、花优系列等。“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米质好,亩产可达600-700公斤,已推广到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 “一些变异是利用常规手段很难得到的。”王平介绍,此前通过航天诱变,他们得到一个颖壳(谷粒外包的干燥鳞状保护壳)呈红褐色的突变材料,创制出国内外第一个具有红褐色标记性状的优质香型航天水稻不育系花香A,并选育出长江上游第一个航天水稻“花香7号”,获得2016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利用这种颜色差异,在水稻制种过程中利用色选机去除杂质,实现机械化制种,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不过,当前航天育种成本仍然高昂。“纯商业搭载成本比较高,搭载1克种子,费用就要上千元。所以过去我们搭载的种子少一些。”王平介绍,这次他们跟随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项目参加航天育种,属于半公益性质。 除了水稻,小麦、蔬菜、园林植物、油料作物等也是航天育种的常客。 “我们吃的太空椒、太空番茄就是航天育种成果。它们体型更大,口感也不错。”省农科院园艺所蔬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志介绍,蔬菜种子在太空中最常见的突变是畸形,2008年,该所曾把黄瓜种子送入太空,种出的黄瓜体型明显变大。
据统计,自1987年起,我国在30多次太空飞行任务中,已累计将上万种植物种子送入太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晓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