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广安山水工程”)是四川首个国家山水工程,也是四川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性项目。 广安山水工程目前已通过省级整体项目验收。近5年间,工程总投资96.7亿元,共实施6大类工程45个大项目314个子项目。广安山水工程推进有何做法?带来什么启示?10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走近广安山水工程,聆听美丽四川建设”,对此进行了解读。 系统构建保护修复格局 山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何处落笔? “我们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构建保护修复格局。”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四区九带”的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全面统一生态修复底数,准确识别生态修复问题,科学划定重点区域,统筹部署项目空间分布和时序安排,形成生态修复工作底图。 广安山水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将华蓥山区划分为华蓥山、铜锣山和明月山生态涵养区,西槽和东槽生态保护发展区,渠江产城核心生态保护区等“三山两槽一江”六大分区,开展保护修复。 过去,华蓥山区存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广安山水工程协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谋划布局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这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要素治理模式,探索出统筹全域、全要素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新路径。 实践“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模式 谈及山水工程给试点区域带来的变化,广安市副市长米亮用“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田更美了、天更蓝了”来形容。 米亮介绍,得益于丰富的煤炭、石灰石资源,高顶山矿区经历过短暂的辉煌时期,但无序开采造成山体裸露等矿山“伤疤”。后来,经过高顶山片区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原有的“伤疤”复绿。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融入矿山遗迹,生态文旅产业一并发展,原先的生态“烂摊子”变成“主题公园”。 在整个项目区,通过矿山复绿、人工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及湿地保护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矿山、荒山逐步转变为青山。“山水工程的实施,使得广安城乡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4.50%。”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实施山水工程中,广安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生态财富变为发展要素,实践出多种“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模式。其中,通过“森林修复+产业发展”,一条油樟全产业链呼之欲出,带动周边群众吃上“油樟饭”。 用“一盘棋”思维推进系统修复 当前,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实施中;跨省域、跨流域的“六江”生态廊道建设、省级山水工程等在持续推进。广安山水工程的经验做法,带来什么启示? 据介绍,通过实施广安山水工程,四川在规划引领、系统观念、协同推进化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系统观念方面,要用“一盘棋”的思维推进系统修复。按照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生态要素的综合性,统筹考虑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以重点区域、流域为单元,把分散和分割的生态修复内容进行科学整体设计,实现各类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山水工程业务领域广、管理层级多,强化绩效管理是关键一环。
“在广安山水工程中,我们实现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央下达的18项绩效目标全面完成,其中超额完成15项。”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运行监控,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