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武侯祠、大足石刻、长江三峡……成渝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众多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些不仅是成渝两地的文化底蕴,更是对外展示的城市形象。 如何将这些文旅资源塑造成巴蜀文旅走廊品牌?3月8日,成都日报联动重庆日报,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曹天兰,全国政协委员周利,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党总支书记樊芯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一起来听听代表委员、专家的想法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曹天兰: 加快推进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遗 三星堆与金沙同宗同源,一脉相承,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巴蜀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中三星堆还入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把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打造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一个重要品牌,是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为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一张“王牌”。 如何发挥三星堆与金沙“1+1>2”的作用?“加快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工作的进程。”曹天兰建议,一是要推进三星堆、金沙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二是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国际化的视野来阐释好三星堆—金沙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满足申遗工作上的文化评判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周利: 携手合作共育成渝文艺新品牌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题中之义,其中品牌打造不可或缺。 “我们还需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际行动担负起共建走廊重大使命,打造新品牌、提升美誉度、增强吸引力,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周利建议,成渝两地应进一步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围绕共同筹备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创作推出一批以巴风蜀韵为题材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支持川渝文艺院团持续深度合作,印象京剧《薛涛》实施巡演计划,开展两地交流演出活动,共同壮大两地演艺市场,培育文艺新品牌。 【基层实践】 “武侯祠—锦里”文旅融合赋能“三国”品牌建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党总支书记樊芯妤 “武侯祠—锦里”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现已牵头完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全域三国文化遗存区域分布、保护现状、历史渊源的调查整理,开发“行走的三国”线上研学旅游小程序,完成“成渝三国文化旅游走廊研学路线研究”科研课题。 樊芯妤表示,下一步,“武侯祠—锦里”将以锦里全面提档升级赋能城市更新,增强内涵,优化景观,改善业态,设计游线,培育品牌,让三国文化、民俗文化和时尚文化协调发展,适应大众旅游新需求。将以充分融入社会发展为导向,开发博物馆新质生产力,让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开发、利用、推广的每一环节全面开放,推动基础被动消费模式向涵盖教育消费、家庭消费、潮流消费、享受消费等的多元综合主动消费模式转变。 【专家观点】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共筑文旅品牌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 品牌体现的是一个事物的知名度、美誉度、接受度,是人们在进行行为选择时的一个依据,有品牌才能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影响人们的消费。协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是促消费的体现,更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有效举措。 巴蜀文化自古是一家,规划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从不同的角度把成渝地区整个巴蜀范围内有共性的一些文化因素加以整合、串联提升,有利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打造。
蔡尚伟建议,一是要对景区景点改造升级,实现文旅产品迭代更新,满足人们的消费期待;二是打造出符合消费者体验的旅游主题线路,让消费者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可以走完全程;三是要打造特色的主题线路,比如以诸葛亮、李白、杜甫、苏东坡等这些文化名人为主题的巴蜀地区行迹旅游线路,串联两地景区景点;四是通过影视、游戏、网络文学等线上线下方式加大文旅产品、文旅线路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的推广。来源:成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