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凉山州越西县江越电商创业创新中心内,2024年越西县“育本土主播·助乡村振兴”第四季电商直播培训正在举行。江越电商创业创新中心是四川正在整改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之一。 在去年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四川排名靠后。前不久,四川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暨工作推进会议,明确要认真对照考核评估反馈的问题,深入反思检视、明确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统筹做好全省面上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体战、翻身仗,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这场整体战、翻身仗怎么打?记者进行了了解。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6方面推进整改 江越电商创业创新中心是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的创业创新项目,主要支持越西县推进电商发展、网络主播培养等。“因此前招商不力,被纳入整改。开展整改后,越西县已招引‘玩转越西’等电商企业入驻,并组织了多场电商直播相关培训。”该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还有5家电商企业有意入驻。 7月以来,四川围绕国家考核反馈的问题、省级后评估“点对点”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排查出来的各类问题,瞄准8月底前完成集中整改目标,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提质增效。 同时,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8”工作方案》,聚焦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水平、重点区域发展质量、“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综合帮扶工作质效、常态化监测帮扶效能、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绩效6个方面,对全省整改工作绘出“施工图”。 在6个方面重点工作中,提升常态化监测帮扶效能是重要基础。针对脱贫人口收入情况,今年四川将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从7500元提高到8100元。立足新的收入标准,8月四川将用1个月时间,全面排查农户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状况等。 “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暗访,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调度。”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依芮介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暨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后,乐山立即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一贯到底的县乡村网格“三级联动”摸排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从全省看,省巩固成果办实行“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曝光”,建立常态化问题排查机制,加大“点对点”反馈问题力度,加强各类问题整改统筹,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健全问题整改落实机制,压紧压实地方和省直部门问题整改“双责任”,实行地方和省直部门问题整改“双台账”管理,较真碰硬推进问题整改落实,把常态化问题排查整改作为高质量推动巩固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常查常改、立查立改。 聚焦就业和产业 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是关键,这也是打好翻身仗的重要任务。 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是确保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四川脱贫人口收入的70%是务工收入,特别是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群众,务工就业收入占比更是高达80%以上。 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坚持数量质量两手抓、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双发力,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截至6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242.5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进入下半年,四川继续发力。7月18日,在凉山州布拖县依撒社区广场举行的2024年江油市对口帮扶布拖县现场招聘会上,5家企业携380余个就业岗位参加,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05人。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针对脱贫人口专门推出了就业创业服务补助、一次性求职补贴、就业帮扶基地奖补等一系列硬招实招。比如,脱贫人口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到户籍所在县以外地区就业的,给予不超过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0人以上的企业,可以认定为就业帮扶基地,并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产业是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关键支撑。目前,全省大多数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蝶变。但同时,部分帮扶产业也面临规模小、链条短、技术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一些帮扶产业对外部力量的依赖性较大,内生发展能力不足。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产业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必须跨过的坎。 对此,四川明确,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原则分类施策,该帮就帮、该退就退,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建立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到户产业奖补机制,精准制定、优先实施到户产业帮扶增收计划,把利益联结机制作为实施帮扶产业项目的必要条件,让脱贫群众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麻窝村着力发展苹果产业,但由于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不善等原因,苹果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德阳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后,通过对苹果园进行改良改种,投入100万元帮扶资金改建园区,完善苹果园基础设施,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等措施,推动了麻窝村苹果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聚力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当前,四川不少市州正开展脱贫人口增收“百日攻坚”行动。如在雅安市的“百日攻坚”行动中,雅安扭住就业关键,提升工资性收入;抓住产业支撑,提升生产经营性收入;紧盯兜底保障,提高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紧盯“三类群体”,精准落实监测帮扶。 工作重心转向 抓好重点区域和协作帮扶 过渡期进入第四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新变化。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指出,要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两个政策衔接并轨,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性保障相结合,持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向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探索建立激励脱贫群众勤劳致富的政策机制上。 工作重心发生转向,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抓好重点区域和协作帮扶。 凉山州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过渡期内,大凉山10个县均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小凉山3个县(区)均是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今年4月,针对大小凉山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实际,四川启动大小凉山夯基强本行动,并同时在全省161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市、区)全面开展。根据安排部署,四川将从监测帮扶、群众增收、综合保障、后续扶持等方面入手,解决漏测失帮、脱贫群众收入不增反降、风险反弹等问题。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8”工作方案》中,提升重点区域发展质量是重点之一。 易地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群体、搬迁安置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区域。针对易地搬迁安置区,四川已部署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深化就业帮扶,统筹推进集中安置区规范化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在协作帮扶上,四川明确要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劳务协作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等东西部协作“四项行动”。其中,在产业集群打造上,四川将积极举办浙川数字经济“联心赋能”服务对接等活动,加强引进企业的跟踪服务;充分依托浙江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做大做强现有的100个产业园区、飞地园区,针对性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批有规模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 同时,四川将优化驻村范围,持续向全省9356个脱贫村、99个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村(社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保持驻村力量不减。就在不久前,四川新派出3891名党员干部职工,奔赴四川各地开展驻村帮扶。 在社会帮扶上,四川将深化省内结对帮扶和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持续加大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提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个人参与度。 整改“施工图” ●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水平 针对部分脱贫人口收入不增反降、持续增收压力大等问题,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实现脱贫人口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提升重点区域发展质量 针对重点区域发展不平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统筹整合各类要素资源,优化实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帮扶等支持政策措施,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区域差距、发展差距 ●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政策执行不够问题,持续压实相关行业部门指导监管责任,及时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 ●提升综合帮扶工作质效 针对协作帮扶工作不到位、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压紧压实帮扶责任,优化方式方法,推动综合帮扶取得实效 ●提升常态化监测帮扶效能 针对行业部门工作联动、信息共享、数据运用不够等问题,着力构建协作更加顺畅、运行更加高效的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 ●提升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绩效 针对部分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不优、资产效益不高等问题,全面加强监管,着力提升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资产管理绩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