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陕西讯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总书记强调, 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地处华州城区西南的秦岭北麓台塬地带,境内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沟壑纵横、草木葳蕤、林茂粮丰,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纯农业镇,耕地保护工作更需念兹在兹、以此为大。
近年来,该镇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任务来抓,层层拧紧责任链条,处处配强工作力量,环环强化督查考核,抓站位、抓领导、抓宣传、抓规划、抓监管、抓整治“六抓并举”,统筹协作、上下联动,久久为功、抓常抓久,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努力把耕保工作抓好,把农业生产搞好,把乡村社会管好,把群众事情办好,让群众有地种、有饭吃、有事干、有钱挣,牢牢稳住“三农”基本盘。
抓站位提升,深化思想认同。牢记耕地保护“国之大者”,以最高政治站位、最强政治担当、最严政治纪律,拿出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实事求是、尽职尽责,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方位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抓好耕地保护的实效上。
抓组织领导,夯实责任体系。坚决落实党委书记负责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村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责任,夯实领导小组全员责任,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点、专人包保”包保责任制,常研判、多分析, 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实现了从“知”到“通”到“畅”再到“实”的良性闭环,激活了耕保一盘棋,全力写好耕地保护这篇大文章,耕地保护工作有质有为、可观可感。
抓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微信群、宣传栏、横幅、标语、耕地保护标志等媒介,全力营造耕地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厚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思想根基,同时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领导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必向群众宣讲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要求,至目前,耕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粮食安全理念传播到村组、传递到干部、触及到民心。
抓规划审批,严守耕地红线。高悬“红线”利剑,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机制,坚决实行基本农田的“五不准”制度。同时,积极向群众宣传乱占耕地的严重后果,筑牢群众“先批后建”观念,持续压紧压缩压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空间和行为。目前,全镇通过规划调整,镇域土地保持稳定,无占用基本农田行为,无占用耕地情况发生。
抓巡查保护,强化执法监管。设立举报电话,成立由镇政府、自然资源所、派出所、村(社区)组织的联合巡查队伍,日常巡、重点巡、联合巡结合,常态化开展立体式、无死角巡查监管活动,抓源头、抓管控、抓应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把违法用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压实田长制责任,设置三级田长18名,加强辖区内耕地的监管工作,以“铁”的决心、“严”的态度、“硬”的措施坚决打赢耕地“保卫战”,守护粮食安全“责任田”。
抓撂荒整治,实现质数双升。对镇域内撂荒地以及边角地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对因大雨造成洼地的进行排水填土复耕、对违规占用耕地进行复耕复垦,同时明确归属,签订耕种合同;对群众长期闲置的土地,积极接洽,恢复耕种或者外包耕种,确保土地不闲置、有质效;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工程,提升农业灌溉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镇农业办、镇劳务所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农技知识培训,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 确保耕地利用不断向好、向优,提高耕地产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再提升、再优化。(文章来源:陕西省渭南市 郭永利)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