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阳山美丽乡村——杜步镇元江村。 阳山县自去年起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了“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建设目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引导群众唱主角,以扎实可行的措施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生动地诠释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真义。 “我们今年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县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引导村民自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阳山县委书记伍文超说,争取用8至10年的时间将全县的乡村基本建设成美丽乡村,使全县农村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使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2条“美丽乡村”试点取得成效 按照清远市建设美丽乡村工作部署,至今年5月,去年规划的32条“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共投入资金近2300万元。村民主动集资,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想方设法筹集建设资金。农民筹集资金和社会捐赠共851.146万元,其中市示范点88.34万元。村民积极筹工投劳,累计筹工投劳27475工日,累计拆除危旧泥砖房810间,其它建设项目也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该县在建设了32条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行“四不补”、“三结合”筹集资金,稳步推进新规划的48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29条,拆除危旧泥砖房574间,面积1.5万多平方米,村民投工投劳1.6万工日,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 阳山县委农办把48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进行整体打包,由规划市政局进行招标规划设计,力求做到既实用节约,又突出乡村特色。目前已进行现状测量,调查摸清村庄的房屋数量和质量,公开征求群众和村民理事意见工作。预计到8月份可编制出规划方案。 引导群众自主建设美丽家园 在具体的实践中,阳山县在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的基础上,注重依靠群众,以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为切入点,遵循“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和村民理事会的工作重点,一改过去“党委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让村民自己作决策,使农民“愿意、乐意、满意”,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阳山县委书记伍文超说,为建设美丽乡村,全县共成立了1287个村(村小组)党支部和2386个村民理事会,选出当地威望高的人担任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和成员,引导村民自主建设,带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觉筹工筹劳。 同时,大力推行“四不补”(即拆旧不补、青苗不补、人工不补、让地不补)措施,在政府投入部分资金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村中外出乡贤、致富能人的作用,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难题。一是与农村综合改革和扶贫“双到”相结合,拓宽工作思路;二是与省、市、县帮扶工作相结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三是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引入社会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目前,48条示范村共投入资金1184.74万元,其中市示范村897.1万元。 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我们都赞成建设美丽乡村,把这里搞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赶走蚊子、苍蝇、老鼠等,大家都感觉住得舒服。”墩背村村民梁叔告诉记者,村里还有公园、健身路径、羽毛球场等,晚上大家都喜欢到这里散步、打球,邻里之间拉拉家常,感觉很开心和谐。村里有一对“冤家”原来见面也不打招呼的,但在这个公园的氛围影响下,很快就“一笑泯恩仇”,成了好朋友。 通过建设美丽乡村这个平台,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也得到了提高,拉近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加大了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支持力度。如为配合在墩背村、龙颈村落户的板材基地建设,高村村委会在今年1月3日至8日的短短几天内就顺利完成了140亩、120亩的征地任务,全部村民均无反对意见。这是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威望提高以及群众对政府工作支持的生动例子。 如今,阳山全县掀起了一股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涌现出墩背、龙颈、马岭、元江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也涌现了一批热心家乡建设的乡贤能人。其他村看到别人的村建设得那么漂亮,也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建设美丽乡村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