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厝大力开发都市型休闲农业,锄山野菊花生产基地迎来许多游客。张天骄 摄
本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蔡江沈 雨水打过的枝叶,掩映着纵横交错的田埂,而一排排红砖古厝,则成了几天前撑着雨伞前来游玩的客人相机里的美丽风景。翔安区内厝镇琼坑村,最近在不知不觉中出了名。 被群山环绕,而且远离中心城区,琼坑村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概念中的“乡下”。村里的老人说,在移民搬迁来之前,这里人迹罕至,更别提游人了。 一切的变化,都能在市委、市政府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找到根源。自从被纳入第二批“美丽乡村”后,琼坑村全村上下都动了起来。在村两委、老人协会的发动下,一场场洁净家园的行动迅速展开。 当然,另一方面也值得留意:近来,世代在农田里耕作的琼坑人,都在自己的田地里,看到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印记。事实上,现代都市农业,也正是内厝镇乃至翔安区拉动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农民转产就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铺展“绿带” 打造厦门东大门 从地图上寻找琼坑村的位置,人们的目光很快就会落在厦门的东部。而这几年,内厝镇也非常乐于用“厦门东大门”自居。 一个大门,毋庸置疑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如何扮靓厦门的大门,内厝镇的干部也一直在思索。最终,他们从“生态”上找到了突破口。 山多,农田多,溪流多,过境道路多—说起家乡的特性,很多内厝人都会脱口而出这“四多”。正是瞄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内厝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具有本土气息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上。 扑面而来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热潮,让内厝镇举起生态牌的手,愈发有力。据透露,在去年重点培育莲塘村、锄山村、后田村和美山村的基础上,今年内厝镇把莲塘村、锄山村和琼坑村3个村定为“美丽乡村”重点培育典型,从而以点带面,让全镇所有的农村都在最短的时间内“靓起来”。 许厝、上塘、莲塘、前安、锄山、黄厝、后田、美山、赵岗—这两年,内厝镇着力铺展开来的“一条绿带”,也把一个又一个隐匿山林但却快速为游人所熟知的村庄,紧紧地串联在一起。 都市农业 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 虽然没有与中心城区媲美的现代化高楼,但是让内厝人自豪的是,他们拥有厦门最好的高优农业发展基地,当地人深知,在发展现代农业,开发都市型休闲农业旅游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中厦、台湾农友种子种苗基地落户了,野生动物园、五缘文化艺术园、三湾度假区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内厝镇的思路是,必须利用镇域内良好的自然、农业、人文等景观资源,挖掘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特色旅游服务,形成生态景观度假游和农业生态休闲游等特色旅游。 除了成片的菜地、郁郁葱葱的山林,今天,内厝镇锄山村留给人更多的印象,是其随处可见的野菊花。这里的野菊花生产基地,启用的是“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扮靓了环境,引来了游客,农民们也尝到了现代都市农业的甜头。内厝镇的目的十分明晰: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要让更多的被征地农民牵着现代都市农业这一纽带步入新的生活。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这片田地里,照样能够搭建起自己的事业。”许伟瑜大学毕业后,走了一条和绝大多数同班同学不一样的路—回到内厝镇卖起了蔬菜。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他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建立起了果蔬合作社,带领着52户社员共同发展现代农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成为我市同行业中的领军人物。现在,许伟瑜常常说,现代都市农业不仅让家乡变美,也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