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风貌现状
乡村风貌现状在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乡村环境卫生、村庄建设、交通文明等主要方面。
1.乡村环境卫生现状
乡村居民点内部配套设施与中心村镇相比仍不够完善,卫生、排水、交通等设施投入较少,乡村生态环境差。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多数居民点的环境状况堪忧,个别农户把住宅向特殊养殖用地方向发展,人畜不分家,猪、鸡、人同居一栋房,多数居民点中没有统一的垃圾处理措施,没有统一的污水排放管道,居民点中的生活垃圾随处弃置,人畜粪便无统一的处理办法,雨天污水横流,道路泥泞,高低不平,卫生标准远没有达到基本要求,不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农民为了增产增收,大量过量施用化肥,据有关于资料表明,肥料利用率仅为35%,其余大部分下渗和随地表径流汇入江河,造成地下水污染,地表水富营养化,据有关部分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80%以上的河流不同程度地受到氮肥污染,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同时,由于农药用量累积增加,其利用率仅为30%,土壤中的残留率高于50%。一些有机农药的不科学施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引发食品安全,造成了消息者一定的用食恐慌心理。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乡村住房多数修盖一新,宽敞明亮。但由于村庄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排污管网和垃圾收集设施,大部分农民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落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堆放和路边或往池塘倾泼的状况基本未变,好使是有些村有垃圾堆放点,也基本无人专管,堆积如山,垃圾腐败臭味严重;乡村生活仍以传统的薪材、煤炭为主,一日三餐生火做饭,居室内烟熏火燎。
许多池塘、河流、堰溪水量减少,无水或水少的已变成臭水沟,或被淤泥填满,基本失水了蓄水保水功能,更谈不上生态美化功能。上述除家庭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之外,新建小楼也采用化粪池,但没有专门的污水排放沟管,直接排了池塘河流内,加剧了水体环境污染。
大城市空气污染的现象也在乡村出现,象笔者老家过年(有连着过两天过年的村落)烟花与鞭炮自由燃放,就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山村及公路全部处于烟雾之下,能见度非常小,在第二天都能见度都很差,到中午才敢开车出门,这是以前很少有的现象。虽然不是天天发生,但郊区的村庄这种能见度差的天气也多了起来。
生态环境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农业是生存的最根基,乡村环境卫生状况差,土壤是最真实的家伙,给她喂什么,她长什么。土壤、水、空气及其中的生物圈构成大生态环境,圈中的要素都在相互交换着,只有两种状态,即良与恶,良与恶主要受生物圈中人的行为决定,所以要改变乡村的生态环境卫生状况,就要改变农民的行为。
2.乡村交通状况差,交通文明突显
先说说两个例子。一个是笔者非常熟悉的某县某条省公路中某乡范围内一段,这几年的交通死亡事故基本上是平均至少一个月一起,其他乡级村级公路也偶有重大事故;另一例子是某县某村有省级公路通过,因某一村庄出事率很高,村民非常生气,只要有事故,先对司机狠捧再处理,甚至打上了提醒牌:你不想挨打,就开慢点!这个村子远近闻名了。
从上面两个例子就可知,乡村交通状况确实比较严重。随经济的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乡村道路进行了建设改造,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一方面,沿路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村村通”公路上,男女老少随意横穿,有的人甚至在公路上晒粮食,堆砖石等杂物,还有农用车货车载人、人货混载、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报废车辆运输等;另一方面,随乡村道路的变宽,一些乡村地区的司机喜欢开快车,特别是途经村庄时未能及时减速,非常容易造成严重交通事故。
另外,在乡村地区特别是乡村集镇或大村庄经过的公路出口入口多,一般没有减速带,更谈不上红绿灯,安全配套设施简单低级,也是造成乡村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增多的原因。再加之乡村富裕了,汽车下乡了,特别到年底,回乡过年探亲的车辆越发增多了,高峰期又没有疏散的措施,任其睹车,有时交通事堵车之后,又发生二次人生事故。笔者还亲自在老家镇上省级公路做过一次义务交通疏散员。乡村交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长期去努力才会有改善的。
3.村庄建设状况问题
空心村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村庄规划滞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仅对居民点的建设用地的数量和范围进行了控制,而且各地绝大多数乡镇规划也仅仅停留在对乡镇中心村的规划,而大部分一般乡村村庄不在规划范围之内。乡村居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户建房选址比较随意,建房基本还保留着传统的习惯,无图施工,土法上马;只重视个体,不顾及群体;弃旧建新,好大喜高,盲目攀高,整个村落没有一个统一的、长远的规划。村庄建设由于没有统筹规划,很多乡村居民点基本上受制于自然选择,乡村村庄建设大都无章可循自我发展,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还有一些古村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也日渐突出,困扰着业界及当地乡民。
二、乡村规划
乡村环境卫生、村庄建设、交通文明等主要方面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现实中乡村是不是需要规划指导建设?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就乡村本身突出的问题来说,笔者认为:
首先,乡村土地利用控制规划是必须有的,提前是在遵守当地乡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规划中的村落用地范围及规模给予针对性的规划指导,解决目前严重的空心村化,集约节省土地,提高乡村用地效率。对一些不宜居住生活或无人居住的村落重新安置也是必须的。
其次,乡村环境保护规划也是需要的。乡村环境问题已突现,做好乡村环境保护规划也是时下所需要的事,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有些地方已开始了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划,笔者有幸今年上半年也涉及了这一项规划业务。环境保护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划应针对乡村环境问题,特别是要针对性的对影响水土环境的现象因素作出具体的强制措施,这样的规划才有可用性。
再次,乡镇总体规划还是必须有的。没有这一总体规划,乡村规划就没有依据,前些年也涉及过这一规划领域,有些感触。特别对乡镇中各村落的具体用地指导及特色村落的建设、乡镇交通布置规划、甚至是产业布局等,都离不开乡镇总规。
最后,乡村传统遗产文化保护规划或指导也是必须有的。目前正处于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期,乡村中许多传统遗产文化正在被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传统特色古村镇正在经历着巨变,要么被拆除,要么被商业化开发改造利用,而原著民也无奈的视之为“鸡肋”。怎样保护好一些有价值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乡村遗产文化,确实需在顶层设计规划,也更需要全民的力量去自觉传承。来自旅游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