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城市吞并乡村”
“设立‘崇明区’,不能认为是上海的城市化地区‘吃掉’了崇明这个远郊乡村区域,不能用工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化进程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卢汉龙认为,崇明“撤县设区”,不能用“城市偏好论”去理解。
所谓“城市偏好”是较为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应“土地、产业、人口三集中”,把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严格区分开来。卢汉龙认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城市偏好”所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在说城市化,应该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城市里的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而不是简单的由城市吞并乡村。”
卢汉龙认为,在崇明撤县设区这件事上,上海应显示出一定的远见,对“城市”这个概念要有深刻认识。“六年前的上海世博会,口号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意思是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上海应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卢汉龙说,当代都市理论已经不把城市视为相对于乡村而言的区域存在,而是把城市作为全球化链接地方社区的一个枢纽。城乡是完整枢纽中的不同区位结构,城乡一体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崇明"县改区"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一个改革,更应是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一个都市化创新。
生态岛建设应一以贯之
本世纪初,崇明提出建立“现代化生态岛”的目标。如今,“县”变成了“区”,生态岛的建设是否要延续下去?卢汉龙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崇明县也好,崇明区也罢,发展规划一定要生态先行。崇明是上海乃至长三角的一块宝贵‘绿肺’,对生态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下去。今后交通更便捷了,经济水平上去了,崇明仍应坚决淘汰低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都市旅游等产业。”
卢汉龙告诉记者,生态发展的程度和城市化进程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他以英国为例:英国是全世界最早城市化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已进入城市化阶段,但直至现在,英国仍然是个田园国家,整个国家里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对比我国的一些省市,刚进入城市化的进程就开始填绿地、造高楼,有些地方甚至还产生了不少连片房屋空置无人居住的“鬼城”。“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城市化理念出了问题,不能再将生态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立起来。”
公共服务不能再“城乡两张皮”
崇明撤县设区了,崇明百姓都很高兴,普遍有一种“档次上去了”的欣慰感。然而高兴之余,不少当地农民也有担忧:崇明变成“区”之后,属于农民的一些利益会否有影响?
卢汉龙认为,这也是决策层在崇明撤县设区之后应仔细考虑的问题:在保护本地农民利益的同时,进一步做强崇明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不再让社会公共服务“城乡两张皮”。
作为上海最远的一个郊区,崇明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一直偏弱,资源也比较紧缺。卢汉龙告诉记者,借着撤县设区的机会,市里相关部门应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多下功夫,让崇明百姓安心。在提供到位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同时,市里也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保障崇明农村百姓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