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迁西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工作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富有山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近几年来,这县累计投入资金21.3亿元,全部417个行政村实现整体提升,打造出168个美丽乡村省级重点村。
广吸纳:内引外联扩大资金来源。这县千方百计筹资,做大资金盘子,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向上争”,会同农口各部门及林业、水务等相关单位,跑部委、赴省厅、进市局,全力争取上级对口帮扶、转移支付、专项划拨等资金,年争取上级扶持资金8000万元以上。建立投融资平台“社会融”,采用PPP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盘活社会闲置资本。累计吸纳社会资金5亿多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县级层面牵头“银行贷”,与县内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累计争取助农贷款1.7亿元,还款周期长达10年,有效缓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压力。同时,引导群众自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己筹”,农村群众一改过去“政府投入干,我们揣手看”的局面,出义务工10万多人次,折算金额达3000余万元。
自发热:发展产业激活内生动力。立足全县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禀赋优越的优势,这县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走依托农村发展产业,以产业反哺农村建设的美丽乡村循环发展、持续发展新路径,变外部“输血”为自身“造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县级层面集中精力打造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乡镇层面建设17个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示范园。目前,各农业园区进展顺利,天士力中草药种植基地、栗蘑工厂化栽培及系列产品开发等农业产业项目高效推进,年可实现产值超1.7亿元。强力实施生态工业。设立项目建设生态门槛,谋划实施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相融合的工业项目,在壮大农村经济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工业景观。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景田百岁山食品饮料北方生产基地等项目的实施,既通过承包荒山、地树征占,为农村发展贡献了大量资金,又美化荒山山体,增添了工业景观。持续提升乡村旅游。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相继开发了南部“绿野飘香”、中部“秀水田园”、北部“栗林花海”“长城人家”四大乡村旅游品牌,培植旅游类型2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10个,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1000多户,休闲农业园80多个,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产值6亿元。
做长线:持续用力做到常态长效。坚持把全域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全面突破、本质提升。挤资金,强基础。这县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头号工程,以道路交通工程为先导,统筹推进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不通、桥梁危旧、饮水困难、通讯不便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仅交通工程方面累计投入7.7亿元,实施道路修建、危桥改建等工程,建设总里程达1823公里。把保护生态环境、创优人居环境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准,建立资金投入逐年增长机制,以山体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为重点,连续5年开展绿化攻坚行动,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栽植板栗、核桃、火炬等绿化苗木1400余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村庄绿化率达90%以上。同时,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建立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每年安排预算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两改一清一拆”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全部村庄都实现干净、整洁的标准。
严把关:锱铢必较确保钱尽其用。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维护资金安全、保证钱尽其用,这县从事前审批、事中督导、事后审计三个环节入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规模,再到成本核算,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对每一笔资金支出都严格审批,切实杜绝重复投资、超额投资等问题,真正从源头上管住钱、省出钱,为其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发挥大督查机制作用,将美丽乡村资金使用作为年度督导重点,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农工委、农办、农牧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对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进行督导,重点督查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工作,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资金账目清晰。同时,每项工作完成后,由县审计局、财政局负责,抽调精干力量,将项目规划、预算与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对照、细致核查,出具详细具体的审计报告,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说明,确保资金使用不出现任何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