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产业革命“春意闹” 奏响绿色“富民曲”

2018-05-15 11:21 来源:贵阳日报
原标题:产业革命“春意闹” 奏响绿色“富民曲”

新场镇以发展蔬菜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已建成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图为村民在采摘香葱。 韩德贵 摄

五月的乌当,茶果飘香,田野新绿,处处生机盎然。

行走在乌当乡间,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花卉、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随处可见。2018年扶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以来,乌当区牢牢把握好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 推进实施“退粮进经”战略,大力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实施“一环四带六基地”计划,推进绿色农产品“泉涌”行动,基本消除传统低效农作物种植,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以来,全区调减低产低效农作物3.45万亩,新增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6.7万亩,全面完成年度目标。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乌当区将牢牢把握“八要素”,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乌当新篇章。

转变思想观念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自今年4月份以来,百宜镇拐比村村民张朝敏每天起早贪黑,忙着在自家的茶园里采摘春茶。同样是这两亩地,几年前还种的是包谷,而张朝敏也从未想到这些地能让自己的生活会发生变化。

“种了几十年的包谷,一直都是靠天吃饭,也想不到能种点别的什么。”张朝敏说,“家里的收入来源就是就靠种包谷,再加上农闲时出去打打工,经济一直比较拮据。”

2014年,拐比村引进贵州天业茶业有限公司建设精品茶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村支部牵头成立村集体合作社,以500亩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入股天贵茶业公司共建天贵茶园,占总股份的20%。

茶树开始替代包谷,拐比村的土地释放出新的活力,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开始转变。

“当时,看到村里开始搞起了茶园,还有点不敢相信,总觉得这些地只能种包谷。但是看到一棵棵种下的茶树,又听说种茶的效益好,就开始有了种茶试试看的想法。”张朝敏说。

于是,张朝敏拿出了家里的两亩地种起了茶。“种茶不愁没有技术,也不愁没有销路,我们种的茶,由公司提供茶苗、肥料、技术指导,还由公司包收购,我们只需要出劳力就行了。”

今年,已是张朝敏种茶的第四年,茶园也开始投产。“每亩预计能收入2000元左右,等进入丰产期,收入会越来越好。”如今,张朝敏的思维已经活了起来,她不仅计划将家里的其他土地都拿来种茶,还在忙完自家茶园的时候,去公司的茶园基地打工,每月又多了一笔收入。

如今,拐比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通过在茶园务工及自种等方式,目前已带动低收入困难户40户87人,去年户均增收1.8万元以上。”拐比村委会主任刘守宽说。

从“为吃而生产”,到如今转变为“为卖而生产”,拐比村的土地之变,村民的思想之变,是乌当区以革命性的手段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乌当区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从全产业链着手研究,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彻底改变村民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革除靠天吃饭等落后观念。

在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中,乌当区多措并举培训农民,将产业革命作为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熔炉”,着力培养一批示范带动产业调整的能手、行家,算经济账、算成本账,引导群众转变种植方式。同时,保障跟进技术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

转变发展方式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在偏坡乡,到处都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偏坡乡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一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也正在进行。

偏坡村村民韦声海家住了六七年的房子,即将有新用处。在偏坡乡打造“原味小镇·醉美偏坡”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中,发展特色民宿是重要板块之一,偏坡乡将首批提升改造25户民宿,目前正在进行房屋遴选。

韦声海对自家能够入选名单很有信心。“我们家环境好,游客住进来,不仅能体验到布依民族文化,还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韦声海说,“以前,家里的生活就是种地和打工,从来没想到家里的房子可以用来发展旅游,这事确实很新鲜。”

韦声海家有10间房,他计划只留两间自己家人住,其他全拿出来做特色民宿。“到时候自己不仅拿房子入股,还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工,家里的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好。”

“通过民宿提升改造,加强农文旅融合,丰富提升富美乡村经济业态,让忆乡愁、品原位、找韶华成常态,让脱贫攻坚共建小康加速。”偏坡乡党委书记冯良勇说。偏坡乡计划分两期开发特色民宿,首期提升改造25户,达到80至100个床位,接待游客容量100人,餐位数达100个,带动低收入困难户50人。

在特色民宿的开发过程中,偏坡乡将以“三变”改革为路径,人人参与共商共建共享共治,采取“政府+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实现民房变民宿、社员变服务员、宅基地变经营地。通过遴选基础条件好、人文风情浓、历史文化厚重的农户先行试点改造,统一对民宿按层级、按品位、因地制宜打造,实现民宿改造升级开发模式。

不仅仅是民宿开发,在偏坡乡,曾经的农田正在变身农耕体验园,曾经的果园变身观光采摘园……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的动力在增强。

乌当区按照“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围绕“八要素”逐一分解,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深刻革命,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制定出台《乌当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奖励补助办法(试行)》和区级“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保险推广补助”“农业产业科技研发与补助”“三个500万”政策;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全区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59个村建设“村社合一”组织,建强基层组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引导、引进市场主体参与,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4家社会企业、5家平台公司、83家合作社,土地流转3万亩,带动农户1.3万户4万多人,带动低收入困难户1419户3873人……

方法是革命的关键。乌当区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不断创新发展方式,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转变工作作风 深化农村产业革命

这几日,站在村里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看着一波一波前来收购羊肚菌的客商,新堡乡长坡村支书明文祥心情格外舒畅。

“我们长坡村终于要翻身了。”明文祥感叹道,“可别小看这些小小的羊肚菌,一斤能卖到上百元,每亩的产值能有3万元。目前我们的种植基地有30亩,涉及的农户有22户,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90余万元。”

长坡村是乌当区六个低收入困难村之一,虽然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村民祖祖辈辈都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没有发展思路,人心也不齐。如今大变样,羊肚菌产业初成规模,村民们看到致富希望,都愿意参与到羊肚菌种植中来,人心齐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长坡村之变,还得从联村党委的成立说起。

去年以来,乌当区大力实施“创新·连心”工程,通过创新型党组织创建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最大限度把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创新发展活力,积极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

新堡乡深入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创建,由长坡村、马头村和王岗村联合组建联村党委。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邻、资源共享、发展互促”的原则,联村党委将三个村结合在一起抱团发展,以强带弱、以富带穷,实现了强村更强、弱村变强的双赢局面。

“我们以创新党建为引领,借着三村抱团发展的大好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凝聚人心。”明文祥说,长坡村结合村情,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扶贫攻坚、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创新工作思路,探索“联村党委+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在党建的引领下,羊肚菌种植开始发展起来,长坡村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羊肚菌栽培规模,预计扩大规模100亩,还要种植几十亩葡萄和有机蔬菜。相信我们长坡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明文祥说。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实惠、持续增收。

乌当区以实施“创新·连心”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三变”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破解大扶贫战略行动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用扶贫攻坚成果检验创建成效。

以党建为引领,从生机盎然的春天出发,今年以来,乌当区以全区2014年1448户322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现有的2417户6106人低收入困难户,6个低收入困难村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开展好扶贫攻坚春风行动,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