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安徽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日逐分化,各类矛盾纠纷随之进入凸显期,并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种类复杂化的特点。桑涧司法所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运行规律和有效途径,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纠纷调解工作方法,助力乡村振兴。
网格推进,做好纠纷排查工作。纠纷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很小的事情积攒产生的,利用充分了解、掌握当地的乡俗民情、分管辖区群众的家庭构成、社会关系、社会背景等基本情况的网格员进行纠纷排查工作。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首要条件人民调解工作说到底是在做“人”的工作,因为人民群众有了“结”,才需我们去“解”。而“结”是因为纠纷双方各自持有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产生的。网格化推进是做好“一熟、二知”的关键所在。“一熟”就是熟悉调解对象双方产生纠纷的原因和“症结”。“二知”就是知道辖区群众的家庭构成和社会关系,知道辖区每一名群众的家庭住址和每个人的脾气秉性。
勤字当头,干好人民调解工作。农闲访农情、农忙访社区、节假日访重点调解对象;备耕时查土地承包纠纷,解决农民及时种的问题;耕种时查土地承包边界,解决挤占相邻土地问题;秋收时查债务纠纷等。讲好情理法,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争得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服,赢得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主动权。在腿勤上,他们走村串百家,常年活跃在最基层,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在手勤上,每到一家一户,不但做好工作,还主动帮助群众做活计,用实际行动感化群众,真心与他们交朋友。在嘴勤上,他们和群众一起唠家常里短,进而掌握群众想什么、有哪些怨气诉求、街坊邻居有哪些矛盾,得到了群众信任。“三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服,村民愿意把心里话向他们诉说,在调处矛盾纠纷时取得了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德树信,打好调解基础工作。以德为先,着力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打好纠纷基础工作。目前,桑涧主要负责同志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多年,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赢得当地群众和纠纷当事人的认可和支持,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把人民调解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同时吸纳有声望的退休教师,老退休干部,乡贤等五老人员进调解队伍中来。针对纠纷,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依理依法、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为让群众看到调解工作的公平、公正,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
预防为主,理好纠纷前期工作。通过网格员日常排查,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做好预警研判。司法所坚持“调访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出击,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人民调解之中,既当好人民调解员又当好普法宣传员,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效防止了简单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个体事件转化为群体上访,让调解工作在维稳创安中发挥了“缓冲器”、“润滑剂”、“减压阀”的作用。
不拘形式,用好人民调解机制。人民调解工作区分不同人群、不同对象和不同案件,多种方式相结合化解矛盾纠纷,不拘形式灵活运用,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地化解矛盾纠纷。司法所充分利用“田间”、“地头”、“街头”、等便民利民的方式,将情与法、理与法、情与理相结合,采取“背靠背”、“面对面”、“中间借力”等灵活有效的措施,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各界认可的良好效果。如,2021年7月,青春村邻居因为田间地头口角引发争执,后双方手动手,导致家族成员受伤。得知情况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联合派出所,村委会,包村干部的等联合出动,找出各自问题,依法依理依情进行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避免了纠纷进一步扩大。(特约通讯员:曹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