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亳州讯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居民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穿梭于街巷楼栋,倾听群众诉求;带着问题台账,逐项核查整改。她就是马元社区纪检员周玉平。作为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担当守护公正,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
“问题清单”变“履职清单”,激活监督“一池春水”。
2024年6月,天润花园小区居民孙万勇通过“民声呼应”平台反映小区充电难问题。周玉平第一时间介入,全程监督居民组长的入户走访、协商议事会。她发现,部分居民对充电桩选址存在分歧,个别业主担心影响采光。为确保决策透明,她提议召开居民代表听证会,邀请党员、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参与,最终确定在小区边角空地建设充电棚。
施工期间,她每周实地查看进度,确保项目如期落地。如今,整齐划一的充电棚不仅解决了广大居民的充电难题,更成为社区治理的“示范窗口”。
“数字赋能”织“监督网络”,延伸治理“最后一米”。
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中,周玉平敏锐捕捉到数字化监督的潜力。她依托“社区书记联系卡”“三微墙”等载体,构建“线上+线下”双轨监督体系。2024年10月,居民王刚通过联系卡反映绿化带车辆乱停问题。周玉平当天协调物业安装围栏,并在“三微墙”公示处理进展。截至目前,她通过线上平台收集问题41件,线下走访发现隐患23处,推动解决毁绿种菜、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120余个。居民牛卫东感慨:“现在有事打个电话,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监督真的‘活’起来了。”
“制度闭环”促“长效治理”,筑牢监督“四梁八柱”。
为破解监督碎片化难题,周玉平牵头建立“三查三改”机制:日常巡查抓早抓小、专项督查聚焦重点、交叉检查破除情面,同步完善问题整改、跟踪问效、建章立制的闭环链条。在监督大唐国际城渗水纠纷时,她不仅推动四方现场调解,更督促社区将《民法典》相关条款纳入居民公约,从源头减少矛盾。今年以来,她参与制定《小区自治管理办法》等制度12项,推动社区协商议事会、红色物业等机制落地,真正实现“监督一个点,治理一条线”。
从充电桩建设到“三微墙”公示处理,从矛盾调解到制度完善,周玉平的监督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基层监督不是“挑刺找茬”,而是要成为群众利益的“守护者”、政策落实的“护航员”。正如她在工作笔记中所写:“群众的每一声‘吐槽’,都是监督的‘冲锋号’。只有把监督嵌入治理全过程,才能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在谯城大地,像周玉平这样的村级纪检委员正以“铁肩担道义”的执着,书写着基层监督的生动答卷。
正如马元社区党委书记郭侠坦言:“这种‘刀刃向内’的监督方式,让群众看到了我们动真碰硬的决心。”(文章来源: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办事处 陈五志)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