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龙扬镇  鏉忔灄闀

川西登山徒步乱象调查

2025-11-11 11:08  发布:中乡网  

丹巴党岭穿越路线上的乱石滩

丹巴党岭穿越路线上的乱石滩

  □垭口跳舞、悬崖边开直播,有团队甚至未带食物

  □当地警方:国庆假期接到10多起报警求助,多系迷路

  昏迷半个多月后,20岁女孩小林终于苏醒,哭着要吃饭。10月2日,国庆假期第二天,在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称甘孜州)党岭村卓雍措附近,小林在徒步中出现高原反应。经游客、民警和当地政府人员接力救助,她被背下山送医。后因病情加重,小林一度陷入昏迷,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经医生评估,她已转至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10月27日,就在小林出现苏醒迹象的当天,另一起徒步悲剧发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称阿坝州)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接到群众求助称,一名男子在阿坝经典徒步路线“长穿毕”上失联。经当地组织搜救,两天后该男子被找到,但已不幸离世。

  这两起发生在四川西部高原的典型案例,一死一伤的结局,令人警醒。

  小林的遭遇是一个典型缩影。今年以来,几乎无登山、高海拔徒步经验的“小白”屡屡将自身安全置于徒步高海拔地区的风险之中,把徒步热潮背后的安全问题推入公众视线。

  连日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前往川西多地,与当地民警等人士重走丹巴党岭小林获救下撤路线,并走访被称为“国内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的贡嘎大环线等路线,发现这些路线上仍有不少“说走就走”的年轻人,有人在海拔4700余米的垭口跳舞、直播,有徒步团队不带食物和装备就要穿越党岭,一对小情侣甚至豪言挑战普通人很难实现的“一日穿三湖”……

  从广义上而言,高海拔徒步也是登山活动的一种,但他们几乎都没意识到,这也是一项“危险的运动”。

  1/

  重走现场:

  崎岖道路、乱石滩、密林

  有团队竟没带食物,小情侣中途放弃穿越

  党岭穿越路线位于甘孜州丹巴、道孚两县交界处,途中既能穿过草甸、原始森林,也可看到雪山,被网友爱称为“川西秋景天花板”“入门级徒步路线”。

  因该路线上依次有葫芦海、卓雍措和甲依拉措三个高原湖泊,网上“一日穿三湖”攻略不少。但警方及多名徒步该路线的网友指出,除非专业级驴友,新手几无可能“一日穿三湖”。

  这条徒步线路为何会吸引小林和同伴前往?小林为何会在这里出现高反,到底暗藏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10月中旬,记者跟随参与救援小林的丹巴县公安局丹东派出所副所长仁真东周,重走当初救援小林的下撤路线。

  虽然国庆假期已过,但前往党岭徒步的人仍不少。尽管当地的徒步管理公司推出了山地徒步向导服务,但不少徒步者并未请向导,他们或是和朋友组“搭子”,或在社交平台找“团队”,有的徒步者装备专业,有的却什么装备都没有……

  在该线路上,葫芦海至卓雍措的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单程近3公里的路都是徒步者踩出来的,一路上除了乱石滩,还需在密林之间穿梭,甚至手脚并用攀爬大石头,部分山路崎岖不平。

  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记者一行往返共耗时约5小时,中途除不时停下休整、进食和吸氧,还在密林中多次走错路,在仁真东周提醒下,大家才重回正确路线。

  一路上,危险和徒步乱象仍随处可见。来自深圳的方女士“听别人说这里漂亮”,就跟过来第一次到党岭徒步,她带的装备很少,因觉得天气好,连雨衣都没带。

  像方女士这样“说走就走”的人不在少数。一个来自广东的团队停下休息时称是来旅行的,一行人除了带了一些苹果,竟未携带其他食物。

  在海拔约4200米的葫芦海边,有人身着羽绒服,也有女子穿着抹胸拍照。一对年轻情侣在此出发时对记者豪言,要“一日穿三湖”。但两小时后,两人就在卓雍措停下,坐在路边吸氧,直言“来不起了”。很快,两人决定原路下撤。回到葫芦海时,女子脸色已发白。

  2/

  当地警方:

  海拔高、通讯不畅、天气多变

  救援多在凌晨,八成报警求助是迷路

  此前,仁真东周等人在党岭救援小林时,因当地连续多日下雨,山路湿滑,湖边乱石滩上的路也积了水,行走颇为困难。

  “我们这次运气好,没下雨,路很好走。”仁真东周告诉记者,路况是救援时的一大难题。此外,海拔高、天气变化大、手机没信号也是徒步路线中的危险因素。

  仁真东周到丹东派出所已有2年多,在他印象中,党岭这条徒步路线是最近两年火起来的,在丹东派出所的日常警情中,旅游求助约占60%。每年9至10月,尤其是国庆假期求助最多,仅今年国庆假期就有10多起,其中约80%是因为迷路。

  仁真东周介绍,迷路后报警的求助者有10多人的团队,也有个人,多为年轻人。因天黑了容易迷路,救援时间大多在凌晨,有时凌晨3点还有人报警。为此,他建议经验不足的游客到党岭徒步时,最好选择团队出行,带上卫星电话,更安全。

  “徒步者也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他说,每个月,尤其是节假日前,派出所、镇政府、村委会都会一起和经营民宿的村民开会,通过宣传、通知、通告等,提醒他们向前往党岭徒步的游客告知注意安全。

  3/

  贡嘎环线:

  垭口跳舞、悬崖边开直播

  派出所今年已接到83起相关求助

  川西之美,除了党岭,贡嘎大环线尤为知名,被称为“国内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10月17日,记者经康定市贡嘎山镇,沿着贡嘎大环线来到海拔4650米的子梅垭口。

  因海拔较高,到此垭口的不少徒步者连走路都慢了下来。然而,在海拔4700余米的垭口上方,一女子却手持披肩跳起舞来,身旁一男子则追着拍摄视频,直到被巡逻民警叫停。

  贡嘎山派出所所长李邓珠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到贡嘎山及周边的人越来越多,今年以来仅登山和徒步穿越的人就达4000余人。每年,他们都要花不少时间、人力等在登山和徒步的救援工作上。今年以来,贡嘎山派出所接到创新高的83起徒步、登山的求助报警。

  “今年国庆假期,派出所接到的徒步、登山求助警情分别为23起和13起,加起来占派出所总警情的约80%。这些报警多集中在晚上尤其是凌晨,其中超70%是徒步和登山者因无信号失联,家属报警求助。”到贡嘎山派出所几年来,李邓珠参加了不少救援,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将遇难者遗体转运下山。“很多人把徒步和登山当成旅游,没有意识到高海拔徒步和登山的危险性,有的人甚至将生命留在山上。”他说。

  今年“五一”期间,金银山9名徒步者失联。5月2日上午接警后,为尽快前往,李邓珠和同事找了3辆摩托车,与村民一起从贡嘎山镇子梅村前往现场,在下午2点赶到子干沟(音)后,又徒步9小时,最终在海拔近5000米的C1营地找到失联者。

  “徒步者感慨,我们9个小时走的路程,他们需2到3天才能到。”李邓珠说,当时雪很大,积雪已没至膝盖,大家在雪中行走,有时踩空落入石缝,危险重重。最终,9人被安全护送下山,最小者仅17岁。

  “在贡嘎大环线徒步和登山的人,独行或私下结搭子的,大概占四成。”李邓珠认为,因徒步无需报备,许多救援行动先要花时间去排查被救者信息。此外,贡嘎大环线区域大、入口多,很多地方是无人区没信号,交通不便和天气多变也加大了救援难度。

  站在垭口上,吹着刺骨的风,李邓珠不时告诉徒步者和游客,出行前一定了解地形地貌和路线,不要盲目出行,徒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有任何疏忽。此外,尽量选择正规团队出行,不管是登山还是徒步,最好能向村上等报备,以便救援时能尽快找到。

  就在李邓珠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身后子梅垭口的悬崖边上,一名男子架起手机打开了直播,他赶紧上前将其劝停。

  “海拔这么高,万一高反头晕或一不小心摔下去,九死一生。”望着这些人,李邓珠连连摇头。

  如何监管

  业内呼吁健全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

  甘孜州拟出台措施加强登山等活动监管

  如何才能让登山等户外活动更加安全规范?此前,阿坝州小金县印发的《小金县户外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表示,在小金县辖区内登山、户外徒步活动均需报备。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登山等活动,甘孜州六部门将联合发文,拟于年内出台“关于加强甘孜州登山活动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加强对登山等活动的监管。

  四川省登协名誉副会长、阿坝州登山协会会长苏拉王平认为,就全国而言,除了监管,还需正确引导。“堵是堵不住的,这儿堵了,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绕行,反而风险更大。”在他看来,相关部门应开发更多成熟的攀登线路,既满足爱好者的探险之心,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管理要跟上,包括成熟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等。

  四川省登协秘书长高敏介绍,下一步,四川省登协将继续加大对当地村民的技能培训,组建更多山地救援队伍,大力科普户外风险,推广户外安全教育,促进全民户外运动素养提升。

  “山永远在那里,生命就这一次。”高敏说,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再出发。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