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要持续推动种业全流程创新,加强全链条监管,让农民用上更多好种子,收获更多丰收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春耕时节,选种备种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今年,安徽省天长市种粮大户陶金银早早团购了“丰两优香一号”杂交水稻良种,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一成多。这得益于天长市近几年实行的主粮“定制购种”服务:农技部门推荐小麦、水稻品种,村民协商议定,统一团购。陶金银对这项服务赞不绝口,“选对了品种,亩产增加、米质提升。不仅每亩省下25元左右种子钱,纯收入还能增加120多元!” 良种是粮食等作物稳产增产的基础。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良种供应有保障密不可分。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 良种也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种子好,抗性高,粮农劳动强度相对降低;而且在收购环节,优质品种才能优价已经成为种粮农民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粮农有积极性通过选用优质品种来调整种植结构,提升亩均效益。 我国种子供应虽然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种业自主创新仍有差距。业内专家表示,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若遭遇冲击,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会受到影响。所以从长远来讲,确保中国碗里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必须坚决打赢这场种业翻身仗,加快现代种业转型升级,提高优质品种自给率,让农民用上更多高质量的好种子,收获更多丰收粮。 实现这一目标,归根结底要依靠种业创新,而且创新应当贯穿从研发到推广应用全过程。从制度供给层面看,要为种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前不久,新修改的种子法正式实施,为推进种业发展、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从研发环节看,应当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技术攻关,鼓励种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绿色的新品种。从推广应用环节看,应在确保优质优价落到实处的同时,打通良种供应渠道,推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确保农民买到品质可靠的放心种。农技部门的配套服务也要跟上,实现良种良法相得益彰,不仅让农民种得上良种,还能种得好、收益高。
播下的种子,是丰收的希望。期待越来越多的好种子播撒大地、破土而出,让亿万农民收获好收成,也让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郁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