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向晓鸿 周旗 记者丁一)她放弃了在外安逸的生活,回到家乡成为泸县首个当选村党组织书记的大学生村官。
从象牙塔回到黄土地,她曾面对村民的责骂而哭泣,也曾一度陷入矛盾与挣扎,但她却用坚持与努力让全村人的收入翻番。 有人说她是“女强人”,但她却更喜欢自嘲自己为“女汉子”。在形容担任村官的这5年时,她说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质感”。她就是韦方利,泸县大水坝村党总支书记。 “不搭调”的女村官 韦方利是土生土长的大水坝村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也是村里唯一一个出去后再回来的大学生。 2009年8月,23岁的她辞掉了成都一家通讯公司经理的工作,通过招考回到了大水坝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在外工作离家人太远,不方便照顾他们。”这是她决定回乡的“原始动机”,还没有后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承诺。直到现在,她仍然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为能给全村人带来改变”。 刚到村上的她就表现得与工作环境格格不入。她是个爱美的女孩,喜欢买一些时尚的衣服,体恤衫、牛仔裤、短皮靴,脸上还架着一副眼镜,怎么看都像一个没长大的学生。“小孩懂什么啊,办事一定不靠谱”,这让一些村民对她产生了质疑。 韦方利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电子村务档案库。“啥是电子村务?我们年龄大也没文化。”老支书颜昌华说,“有啥事我们都记在本子上”。但这样的结果就是需要的时候半天找不到。 “尘封已久”的电脑派上了用场,韦方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走完了全村960户人,了解情况并留下联系电话。她将村上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录入电脑归档,建起了全镇首个村级电子档案库。 “哭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一年时间过去,尽管村里还有个别大妈看这个穿皮靴在田地穿梭的姑娘不顺眼,但就是在她辛苦奔走,为村民办保险、出证明、聊家常时,热情、阳光、说话和动作都麻利的韦方利,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称赞。 2011年,村“两委”换届时,韦方利成了全县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党组织书记的第一人。也是在那时,她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许下承诺: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改变了全村人的生活。 就在她为引进项目发愁时,一家园林公司找上了门。考察组刚走进办公室,一见韦方利这个小姑娘,掉头就往门外走。韦方利赶紧上前,一下子将村情、民情、地势、资源、政策等信息全都道了出来。说话的内容考察组没记下多少,但她急切的表情和飞快的语速倒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抓住机会,韦方利开始学习苗木种植知识。考察组再来时,她竟然和对方高级园艺师聊起了苗木种植,还总结了项目落户当地的诸多优势。公司副总刘勇十分惊讶,“这姑娘不一般,干起事来有股冲劲。” 项目谈成了,可问题又来了。在村民大会上,还没等韦方利将情况说明清楚,一些村民就嚷了起来,四组村民刘久书说:“这是要我们卖土地,坚决不干!” 一心想要帮助大家致富增收,却反遭唾骂。这一次,韦方利没能忍住,在会场上大哭起来,村民们也安静下来。 对于要强的韦方利来说,这还是她第一次当做众人哭,后来她还哭过几次。说来也怪,每次见韦方利哭,村民们也都不在“为难”这个小姑娘。该办的事,该化解的矛盾也都引刃而解。对此,韦方利自嘲说:“哭也成了我的一种工作方法。” 不过,她心里明白,“这仅是大家从情感上的理解,而真正的支持与信任还得靠实干,将实惠让来老百姓的手中。” 生活充满“质感” 最初的苗木种植项目吸引了150户村民参加,可都是是东一块、西一片的“插花田”。 村民刘德洲家流转了3亩土地,每年可得到1500元,家人也为苗木做管护,每天50元。“一年下来,在家就能收入上万元。”刘德洲说,比起种粮食划算多了。 摆在眼前的实惠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今年,刘久书也将自家的土地拿了出来。全村有380多户村民种植了苗木,“插花田”逐渐连成了片。 “群众工作就这样,一切以事实说话。”韦方利已在基层工作了5年,为村里修了11公里公路,让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陆续开工。她还先后引进了5家企业,解决本村近千人就业。人均纯收入从4000多元达到2013年的9278元,实现了翻番。她说自己的生活很“接地气”,有挑战、有失落、有成功,充满了“质感”,这5年她学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东西。 去年,再次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时,韦方利已是一名年轻的妻子和母亲。 作为一名村支书,她连续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优秀,而她给自己只打了60分,“算得上及格,干的都是本职工作,还称不上典型。” 但作为一名妻子和母亲,她说自己“肯定不称职”。早出晚归的她几乎没做过家务,自2012年女儿出生后,一直由公婆照顾。为此,常年在外工作的丈夫也在电话中向她抱怨,不止一次劝她换个工作。“我有干工作的自由,也有自己的事业。”她也常与丈夫争论,有过彷徨、有过犹豫,但从未放弃过。 人物小名片: 韦方利,女,28岁,泸州市泸县得胜镇大水坝村人。2011年,被泸州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泸州市委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干部”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