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5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吕玥 吴佳妮 何苏鸣)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是对浙江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考验。在这场攻坚战中,广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高素质、高姿态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起严于律己、勇于争先的好榜样。日前,记者走近部分基层党员,倾听他们的G20故事。
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党工委书记邵伟华——
“白+黑”守护你
邵伟华在地铁站当志愿者。
人物名片:邵伟华,男,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党工委书记。
G20寄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街道干部,我们做的是最琐碎的事情,要不怕难,直面困难;不怕烦,不厌其烦;不怕苦,甘愿吃苦;不怕累,不惧疲惫;不怕细,细之又细;不怕密,严格缜密。我们一定要用国际化的语言讲好“杭州故事”,扮靓武林广场,展现别样精彩,打造出一个最精彩、最温馨的“城市客厅”!
18时,是很多人时间表上的下班时间,而对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党工委书记邵伟华来说,却是日常晚班的开始。
自天水街道部署启动环境整治任务以来,邵伟华每天晚上都要雷打不动地做3件事:下社区、跑广场、开例会。
7月27日19时,灯芯巷社区的一间出租房门前,臂带红袖章的邵伟华和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又出现了。昏暗的楼道灯光下,邵伟华的脸因为汗水而泛着光,他说话的声音有些闷,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前一晚因为身体不适刚从医院回来。
敲门,没人应;见空调外机转动,继续敲门,还是没有人应;敲开隔壁邻居的门,希望出租房有人时及时告知;刚离开楼道,邻居就追过来了,原来是租客出门买东西回来了,邵伟华又带着大家赶紧往回走。
这样的不厌其烦、细之又细,在邵伟华的工作中早已成为常态。他告诉记者,G20杭州峰会渐行渐近,作为杭州的“城市客厅”,天水街道在服务保障峰会环境和安全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决不允许自己掉以轻心。
前期环境整治阶段任务繁重,街道班子成员分工联系进社区、分组包干盯单位、分头行动上路段,邵伟华每天日程都安排得很满,不是在会场,就是在现场。当时,武林广场周边大型违法户外广告多、工地乱搭围挡多,向这些违建开刀势在必行。面对这场“心脏里动手术”的硬仗,邵伟华勇挑千钧重担,从周边情况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武林桥河下率先启动拆违,迅速完成了任务。
现在,每天晚上到联系的社区巡访至少1个小时,成为邵伟华的重要安排。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两双布鞋,稍有空,他就会换上布鞋到居民区走走。
杭州紫之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党支部书记陈云庆——
党员就要冲到最前面
陈云庆在施工现场。
人物名片:陈云庆,男,杭州紫之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党支部书记、总指挥,曾获“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G20寄语:党员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社会有需要,就要冲到最前面,服务保障G20也是如此。党员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再带动大家一起干!希望借力此次G20杭州峰会的召开,整个城市的软硬件环境都能得到提升。
紫之隧道是杭州“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上最西面那“一纵”的关键环节。这条全长14.4公里的隧道通车后,从城西西溪一带到之江转塘驱车15分钟即可抵达。
作为G20杭州峰会保障项目之一,紫之隧道施工最紧张的时候,有5000多名工人在一线施工。陈云庆就是其中之一。
陈云庆是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紫之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也是指挥部党支部书记,周围的人都习惯叫他“老头子”。
“老头子”今年61岁了,是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党支部的小年轻们看来,虽然“老头子”年纪比他们大,但干起活来的那股狠劲、倔劲、拼劲,绝不比哪个小伙子差。
“紫之隧道是峰会保障项目,在接下这个任务之前,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好。”陈云庆说,“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就是我们紫之精神!”
因隧道工程的施工特性,紫之隧道施工24小时不断,所以夜里也会有工人开工,“老头子”就常常后半夜出现在工地上。“他的车像旅馆一样,后备厢里放着棉被和饼干,有时候吃睡都在车里解决。”紫之隧道副总指挥曾建新说,“我们也常常加班,但‘老头子’几乎天天都在工地上,就连年夜饭,也是在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吃。”
这么拼,到底图什么?陈云庆说:“国家的事,不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事么!”
杭州江干区道路整治中心党员刘经理——
把“专业”落在毫厘之间
刘经理(左)在察看施工设计方案。钱雪峰摄
人物名片:刘经理,男,中共党员,杭州江干区道路整治中心工作人员。
G20寄语: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在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中,我应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希望杭州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让世界越来越了解杭州。
刘经理,名叫经理其实不是经理。他是杭州江干区道路整治中心的一位党员工程师。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刘经理一直在和新塘路、天城路、昙花庵路这3条道路打交道。
7月27日下午,记者在新塘路昙花庵路交叉口的施工点见到了刘经理。在他的前方,全长约4公里、承接钱江新城和城东新城通道的新塘路已是焕然一新——主干道上重新铺平了路面,路幅宽度统一到50米,隔离带由原来的2米拓宽到5米,并种上了四季花草。
但让刘经理更自豪的,却是另外一串数字——
10次,是新塘路1米多厚路基的施工数量。刘经理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新塘路路基不平整、雨天出现积水,这回翻修刘经理决定找出所有的积水点,一一排除。工期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一到雨天,他就披着雨披出发了。弯腰弓背,一寸寸寻找、标记,总是浑身湿透才回来。“我是党员,这种时候,总该多干点。”他说。
除了找出沿途所有积水点,刘经理还和设计、管理等部门商量砂碎石加厚道路路基的方案,要求施工队伍采用分层碾压方式,每铺20厘米就用压实机压一遍,整整来回施工了10次。双管齐下之后,新塘路的排涝效果相比以往提高了一倍。
8640个,是整条路上安装雨水边沟所用的螺丝钉的数量。在公交车站台旁,道路侧石下方比原先多了一条雨水边沟,这是为了防止公交车站台积水的措施。60米长的站台是由30厘米宽、50厘米长球墨铸铁材料拼接而成。为了防止排水沟移位,每段排水沟上都有4颗螺丝钉固定。新塘路上18个站台,每个站台约长60米,整条新塘路上安装的螺丝钉就多达8640个。
60次,是刘经理和同事们在各相关部门及周边街道社区开协调会的次数。立面整治刚开始时,沿街的店面招牌、居民楼防盗窗、空调架等亟须整改,但是习以为常的居民们却“并不领情”。刘经理只得一次次上门,不断地说方案初衷、说施工进展、说未来效果,到了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将建筑材料和设计效果图都扛到居民面前,立下“军令状”请他们放心。
“我们的道路整修,并不仅仅是为了G20杭州峰会,更是为了每个人今后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大家肯定是会体会到的。”刘经理说,这是过去这段时间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