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山东省莒南村书记彭金海:大棚葡萄种出“黄金”来

2016-11-08 17:48 沂蒙晚报

看到葡萄长势好,彭金海(右一)和村民们很开心。

草岭前村是省定贫困村,位于莒南县文疃镇驻地东1.5公里,有着“九顶三皇山,十顶雁虎涧;山前出皇姑,山后出良泉”的美丽传说。这里虽然山清水秀,但由于位置偏远,信息闭塞,村庄发展思路不清晰,村里数十年没有大的发展变化。

第一副书记彭金海来自临沂市农科院,有多年从事果树、茶叶、花卉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经验,驻村后迅速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很快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被村民们亲切的称赞为“大棚(彭)书记”。

种植绿色有机葡萄 建大棚找到致富路

草岭前村离县城较远,虽然景色优美,但多年没有大的发展,村里没有致富项目,村民们靠种植地瓜、花生、小麦老三样农作物生活,收入很低。

彭金海和第一书记张永坤到了这里,通过走访感觉到,贫困的根源在于思想落后,有瞻前顾后、害怕失败的思想。

村里有1600亩土地,但耕地只有300多亩,1796口人,守着这些地,想要发展很难,想要带着大家迅速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更是难上加难。彭金海通过到各家各户走访、调研,外出考察、学习,对土壤进行测试化验,最终从多种经济作物中,确定了建高效避雨大棚种植绿色有机葡萄,作为给村里的第一个“见面礼”。

“这种栽培模式,投资小、见效快,可复制性强,百姓一学就会,整个栽培过程不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全部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葡萄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彭书记说,因为这种水果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效益好,他信心满满。

虽然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但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村干部商讨时却遭到了强烈的质疑。草岭前村没有种大棚的习惯,村民们不解地说:咱这里种大棚能行吗?能卖出去吗?

为了让村民打消顾虑,彭金海和市贸促会选派的第一书记张永坤亲自上门,不厌其烦地向村民讲解国家农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讲解外地的成功经验,并且多次召开党员会议以及村民代表会议,用投影仪及各种实例,一遍遍地讲解发展高效农业的巨大效益和避雨种植的好处,还多次带着村干部和党员外出参观学习。同时,请来了寿光葡萄专家蔡英明教授,与大家多次交流,这才达成了共识。

“我们村多年来形成了靠天吃饭的习惯,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种老三样不会赚钱,但村里人都担心发展别的干不好。”村书记魏茂峰说,通过第一书记带着他和党员们外出学习,大家伙心里都热烘烘的,以前想致富找不到路子,现在大家伙都知道朝哪里奔了。

“拼命三郎”亲自指挥 除了睡觉都在大棚里

避雨大棚要建了,问题也来了。彭金海想一期建设12个大棚,可是村民们怕担风险,纷纷表示先建1个试试,最多建2个。

在筹备大棚用地,进行土地流转时,农户种植的花生刚刚发芽。两委干部找到种植户,说花生才刚刚发芽,土地又流转了,现在清理,损失还不大,农户也同意了。

彭金海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说:“老百姓种庄稼不容易。这花生已经发芽,谁也不准动。不能为了一个产业而损坏老百姓另一个产业的利益。大棚建设我们再想别的办法吧。”这样朴实的一句话,触动了在场的所有村民和村干部,他们明白了:这位第一书记是真正替老百姓着想的“自家人”。

为了村民的地不受损失,村里召开会议,重新流转了土地,这次村民们竟然一致同意建12个大棚作为试点。

4月末,一期所有的大棚全部提前完工。栽苗时,彭金海一边指挥,一边和村民们一起挖沟、栽苗、培土、浇水,夏天大棚内气温高,日头晒,在棚内时间久了喘不开气。村民都劝彭书记,出来凉快一会。彭金海调侃地说:“我不怕热,怕冷”,其实他是怕苗木得不到及时栽培而脱水死亡。除了睡觉时间,彭金海都待在大棚里,指导农户及时通风、浇水、施肥、扭枝等日常管理。村民陈长芬说:“我公公是贫困户,他年龄大了不能劳动,村里优先照顾我们家种植大棚。彭书记天天在地里指导,不管是栽苗还是日常养护管理,都亲自指导,大家只要照着做就行,很省心。”

因为天天泡在大棚里给大家传授技术,研究种植方法,村民们都说:彭书记成了“大棚书记”,跟庄稼人一个样。因为掌握过硬的种植技术,有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彭金海得到了全村人的信任,大家都觉得跟着彭书记搞种植一定能致富。

无私传授技术 当地群众纷纷效仿

目前,草岭前村的避雨大棚葡萄长势喜人,因为科技含量高,而且科学种植完全绿色无公害,因此美名传播在外,十里八乡前来参观的人也很多。彭金海有记日记的习惯,入村半年,他已经用了两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村情民意、发展规划,栽培技术、村民科技知识培训等信息。他不仅将技术无私传授给村里的种植户,也免费教给周边前来取经的人。

为打响绿色有机品牌,彭金海要求整个葡萄种植遵循自然农法,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目前他已经联系对接了北京首都农业集团等多种销售渠道,提前把草岭前村的葡萄打入了高端消费市场。

看到彭金海如此用心,很多农户纷纷表示准备加入到葡萄种植的行列来。清甜可口的葡萄传来了致富经:每亩种避雨冰美人高效葡萄520棵,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8000到10000斤,市场价格是普通葡萄的3到5倍,每亩收益8到10万。贫困户通过入棚打工,年将增收约1.5万元,为村集体年增收约6-8万元。

针对草岭前村的特点,彭金海还对南山原有茶园进行了扩建,在原有60亩的基础上,新播种40多亩。同时,着手建立冬蜜桃生产基地,建设丹参种植示范园,使草岭前村实现以葡萄种植为主导,多项产业共同发展,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更高了。

村民提起彭金海,都扬起大拇指:跟着这样的书记干,脱贫致富,心里踏实有底。

彭金海不仅帮助草岭前村致富,还无私帮助周边有需要的村镇,在他的指导下,目前莒南县葡萄项目发展迅速,有3个镇,7个村,100多亩葡萄大棚正在建设,当地群众纷纷效仿,从事高效葡萄种植。“只要大家认可,并且掌握种植技术,土地里一样能长出黄金。”彭金海说,作为第一书记,他希望所有的村都能通过科学种植,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采访后记:

为了村里的“孩子”

顾不上自己的孩子

“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宁可自己多辛苦些,也一定要让群众满意。”这是彭金海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别看在大棚里彭金海总是滔滔不绝的说话,平时,他是个不善表达的人。

彭金海的妻子说起来丈夫,有一肚子的辛酸。今年6月份,妻子给彭金海打来电话,想让他回家陪儿子高考。思虑再三,左右为难的彭金海还是没有回去。因为恰逢葡萄苗刚刚培植,是成活的关键时期,对彭金海来说,每一棵葡萄苗都凝聚着村民们的汗水和期望,也是他无比珍爱的“孩子”,他实在脱不开身。就这样,葡萄苗的成活率终于有了保证,而彭金海却满含着愧疚,错过了陪伴儿子一起经历高考这件人生大事。

虽然没能陪自己的孩子高考,但彭金海却圆了另一个孩子的大学梦。魏玉浩是草岭前村的一名贫困学生,以637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南大学录取,但因为家境非常贫困面临辍学。彭金海积极联系临沂市民政局,帮助他申请了贫困学生资助。魏玉浩拉着彭金海的手,感动得掉下眼泪说:“彭叔叔,我要努力学习,以后也成为一个像你这样能帮助别人的人。”

有付出就有回报,看着大棚里葡萄喜人的长势,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彭金海说不出的满足,他同时发出邀请,等明年葡萄成熟时,大家都来美丽的草岭前村逛逛,尝尝纯绿色的好葡萄!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