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啥都缺,这工作还咋干?这可是困扰基层共青团的普遍问题。不过这样的难题,在定西——一个西部贫困市被破解了!
作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自给率仅为12.5%的贫困市,定西共青团的工作保障长期严重不足,基层团组织“四缺”问题尤为严重。定西共青团改革方案就瞄准了“四缺”这硬骨头!
这些硬骨头咋啃?看他们的!
骨头一:增加编制
定西大胆探索创新,以各县人口规模为依据,确定县区团委人员编制:原则上县区团委按6个编制配备,以辖区户籍人口20万作为基数,每增加10万人增1个编制。如此,人口最少的漳县团县委编制由4个增到6个,有52万人口的陇西县则由4个增到9个。团定西市委在原有基础上按不低于30%的比例增加编制,原有编制10个,改革方案确定增加到13个。全市市、县两级团委共增加编制24个。
骨头二:增加人员
定西一方面在争取专职人员,同时,将重点放在依靠社会力量,增加挂兼职人员。市、县区团委挂兼职干部占机关干部总数比例的50%,其中领导班子中专职成员不超过50%,团市委领导班子按“专职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2名+挂职副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1名”的结构配备,县区根据实际参照执行。
对于力量薄弱的乡镇团干部配备问题,改革方案着力提升乡镇团委书记的职级,明确乡镇团委负责人逐步推动专职配备,并享受同级党政副职的政治待遇,暂不具备条件的乡镇,由乡镇党建办主任兼任团委书记,任职时由县区委一同考察、一同任命,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县区委考核。目前,定西已推动临洮县4个乡镇配备了副科级的专职团委书记,渭源县则实现了乡镇党建班主任兼任团委书记全覆盖。
同时,方案还明确,乡镇还将设专职副书记,由县区党委组织部和县区团委从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乡镇(街道)设挂兼职副书记2-3名,村、社区团组织书记由到村大学生村官或村“两委”中年轻成员担任。
增加人员后的基层团组织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比如,陇西县巩昌镇西郊社区
30岁出头的社区主任兼团支部书记王丽娟一下觉得自己的队伍壮大了很多,“再也不感到孤单了。”
西郊社区团支部原有5名成员,可大部分都近40岁,年龄偏大,且属公益性岗位,人员流动快,经常组织活动缺少人力,有好想法苦于无法实施。如今,按照改革方案,西郊社区团支部书记由社区主任王丽娟兼任,同时配备了1名社区干部作为专职副书记,2名来自社区和附近工厂的青年为兼职副书记,还有5名团委委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
“人员配备齐了,同时,依托党建带团建,各种资源也不断丰富。”
骨头三:解决经费
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市、县区团组织在财政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乡镇、街道每年落实2万元工作经费,村、社区团组织书记报酬按当地村民小组组长报酬落实。团县委参与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
骨头四:解决场地
改革方案明确,要根据工作人员总数,保障各级基层团组织的办公场地,实行群团组织基层服务阵地共建共享,提出县区、乡镇、村级分别建成1个省级、市级、县级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青年之家”146个。
没了“四缺”,有了底气
在改革中,解决了“四缺”问题的定西各级共青团,工作起来更有底气。
共青团改革实施后,“团县委的腰杆直起来了,安排工作更有底气”。
“以前安排工作,下面愿意干就干,不愿干就不干。”团陇西县委书记杨德林说,过去由于团县委既不能给基层解决人员问题,也不能解决经费困难,往往对乡镇“无感”,难以调动。按照此次改革方案,明确了县财政对乡镇社区团委的经费保障,同时,建立团县委对全县团工作经费监管机制,如此,团县委和乡镇团委联系更加紧密,工作指导更加强化。
按照改革方案,乡镇团委书记专设副科级职位或由乡镇党政副职、党建办主任兼任,同时,乡镇团的工作也将纳入县委综合考核项目,团县委将加入县委考核组,参与对乡镇党委共青团工作考核。
“以往是团县委自己对乡镇团委考核,对党委缺乏约束力,如今乡镇团工作干不好,直接会影响乡镇党委的考核结果。”团渭源县委书记王东奎说,团渭源县委还启动了面向基层团委的半年考核,团县委深入乡镇社区,督查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县委,由县委对共青团工作开展不力的乡镇进行督导。(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