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 峰 高原秋已重,阔野百草黄。 10月18日一早,颠簸行进在海拔4600米的青海省鄂陵湖畔,刘文慧却无心观赏沿途风光,心事重重。 昨天开了6个小时车,傍晚才赶到黄河源头果洛州玛多县城。今儿凌晨,来自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这一行人,又背上氧气袋摸黑出发了,“上牧区收牛,路不好,离县城不过100多公里,来回就得9个小时”。 说啥也得让村里人见着牛 放弃湟源县委组织部的“安稳日子”,20多岁的刘文慧去年申请做了下胡丹村第一书记。“原以为娃娃来是‘搞资历’‘混日子’,没承想还真吃得下苦。”58岁的下胡丹村支书李生玉说。 文慧有心事:下胡丹为啥这么穷? 吃住在村、登门入户,一番摸底他有了数,也犯了难:全村295户1034人,人均耕地面积才2.2亩,七成还是“跑水跑土跑肥”的山坡地;海拔2780米,倒是可以搞畜牧,但却没有草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着急。” “嘀嘀嘀”,文慧的思绪被汽车喇叭声打断。停下来一看,坐在后车上的李生玉脸色涨青、嘴唇深紫、呼吸急促,其他村两委人员也出现不同程度高原反应。 “收牛队”只得兵分两路,后车立即把李生玉等人送回县城就医,刘文慧则吸着氧继续前行,“说啥也得让村里人见着牛。” 文慧初到下胡丹村,财务账上不但没有一分钱,还欠着债。幼儿园,冬天把娃冻得直跺脚。老年活动室,顶棚漏雨漏了两年。村民张秀华得了尿毒症,带人慰问,想捐钱,会计把他拉到一边,“账上连一百块都拿不出来”,文慧自掏腰包,心里憋口气,“下胡丹一天不脱贫,我一天不离村!” 2016年,下胡丹村2860亩薄地,1000亩集中连片改种了中药材,当年人均收入增加了2520元。也是在去年底,文慧大婚之日的前一天晚上,他还住在村里,“给大伙发扶贫项目款,实在走不开。” 想到这儿,文慧赶忙掏出手机准备拨电话,这才发现车辆深入高原腹地后,没有一格信号。 他还有一重心事:儿子聪聪,这时还在省红十字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今年9月17日,文慧初为人父,但聪聪由于黄疸严重,已经两次入院。在最需要他陪护的日子里,赶上“湟源下胡丹农牧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文慧只得让刚出月子的媳妇去西宁陪娃看病,自己亲自带人上高原收牛。 怎么想起打牛的主意?种中药材施肥多,造成土壤养分下降,每年都得倒茬。刘文慧发现,下胡丹虽然没有草山,但却可以发展圈养育肥,村里有个能人党员付有太,牦牛养殖合作社就做得有声有色。 经过调研,他的想法得到湟源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通过与县财政局、农林牧和扶贫开发局协调,落实项目款200万元,今年10月成立了以下胡丹村两委班子为主要成员、李生玉为法人、村能人党员付有太入股的湟源下胡丹农牧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以牦牛育肥为主,壮大村集体经济。 “穷人家”算细账:付有太以2个牛棚和青储窖入股,公司再采购撒料机等机械,成本50万;计划收购300头牦牛,成本100万;育肥期间饲料、人工等成本少说50万。“200万不经花,而且必须赶在入冬前牧区牦牛良种多、收购价低的市场风口,以最快速度收牛入圈,否则花高价也收不来好牛。” 急等米下锅:收牛顺利与否,事关成败。 牛没找着,自己娃看病的钱也没着落 “只有30头?” 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牧民家中。却不料当头一棒:玛多县牧区牦牛品质虽好,但数量不够,且牧民居住分散、距离遥远,“从各牧委会调运,恐怕一个月都收不够……” 10月18日晚,徒劳无功回到县城,文慧赶忙给媳妇拨通电话: “娟儿,咋样?” “聪聪黄疸有好转。” 身心俱疲的文慧长出一口气。 “你不用管了,反正我是个单亲妈妈,孩子又没爸爸……” 19日,回到湟源。20日,文慧急忙赶去西宁,在医院给娃做了磁共振检查。21日一早,他带着同事又赶赴海北州海晏县看牛,仍是无功而返,“出手价格太高,每头比我们心理价位还高了400元。” 两次“出师不利”,就在下午返程途中,获悉海南州贵南县有批牦牛出售的消息,他们决定立即赶过去。“商机宝贵,你不抢有人抢”,途经湟源县城,“当晚肯定要在高原上过夜,气温低,打电话让我妈把棉服送下楼,我拿上车就走了。” 赶到贵南县过马营镇已是晚上8点,一行人继续开夜车进山,到达洛加村牧民更太本家里的时候,已是次日凌晨1点。 “夜已深,牦牛入圈无法掌握真实情况,只能天亮后再看”,有人提议回镇上休息,刘文慧一盘算,“前两次收牛,尽管大家省吃俭用,仍然花掉了1000多块,村集体好不容易筹点钱,今晚干脆就在牧民家的帐篷里凑合睡一宿吧!” 裹着棉衣,挤着取暖,深秋草原之夜依然寒冷。所幸手机有信号,凌晨两点,文慧与微信那一头也是未眠的媳妇发着语音: “娟儿,检查结果出来没?” “好着呢,脑神经没受影响。” “谢天谢地……住院卡里还有钱吗?” “只剩800多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天诊疗费就要5000元。工作时间不长的小夫妻俩,囊中羞涩,住院前文慧找朋友们借了两万,已经花完了。 “娟儿,别急,我再借。” 文慧深夜拨通发小电话,“好兄弟,救救急,能借我15000吗?娃可能还得住两三天……” “啥?你在牧民帐篷里?收牛?”电话里发小很吃惊,“你肯定入股了吧,公司给你分红挺多吧,要不然你开着私家车跑上高原,这么拼为啥?” 文慧笑笑,“我还倒贴呢。” 发小沉默了一阵,“兄弟手头也紧,但啥也不说了,借8000,咋样?” 挤在帐篷窝一宿,终于牵回百头牛 22日天一亮,首笔生意终于谈成了:130头。 可麻烦又来了:当天是周日,公司对公账户无法提款转账。无奈之下,文慧提出能否先拉牛、周一再交钱。这可是一笔40余万元的款项! 没想到这样的要求,更太本竟然爽快答应,“为了省钱,你们这些干部肯挤在帐篷里窝一宿,我们藏族牧民最佩服你们这样的人,牛先拉走吧,共产党员不会昧咱的钱!” 赶回镇上联系到货车,晚上装车运送,直到23日凌晨,村里收购的第一批130头牦牛终于拉回了下胡丹。 深夜飘着雨,牛场里却灯火通明。大伙把牦牛一一过磅入圈,衣裤鞋子上沾满了牛粪和泥土,却个个喜上眉梢。这还不算完,刘文慧又连夜带着村两委工作人员核对账目,“明天就得给村民们公示”,就这样,一直折腾到凌晨4点。 晚睡早起。23日上午,巴燕乡信用社刚上班,刘文慧已经守在门口。一进信用社,看着工作人员都穿着薄秋装,他才意识到自己还裹着厚棉服,鞋上沾满牛粪。 钱货两讫。好事成双,当天聪聪也顺利办理了出院手续,忙着转账的文慧又托朋友把妻儿从西宁接回了湟源县城家中。傍晚,一家人终于团聚。满心愧疚的文慧抓住一切机会“讨好”老婆,“娟儿,我给你炖鸡汤;娟儿,我给娃冲奶粉去;娟儿,你躺着,你教我咋喂药……” 一晚上断断续续没睡,第二天,得知乡卫生院牦牛防疫疫苗断货,文慧又赶忙找县上兽医站打听。出门前,妈妈已经把沾满牛粪的鞋子擦得干干净净,换洗衣服也摆好了。 娃和牛,都不敢耽误。 这些天,文慧和同事又跑了不少地儿,继续收牛。乐观计算,300头牛冬季育肥下来,明年利润能有20万元。 下胡丹在改变,而刘文慧这位第一书记的担子仍不轻:养殖经验需补课,牦牛防疫得做好,市场销路要理顺…… 千头万绪,步步为营。倒有件头等要紧事,文慧不敢马虎:抽空给妈买了个手镯,还给媳妇买了个项链,算补了结婚一周年的礼物,“娟儿,等咱有钱了,再给你买个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