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 提神振气 “滑集特产热销中,欢迎各位来滑集镇史庄村,寻找家的味道……”点开安徽阜阳市大学生村官马具广的微信,多数是为村里农产品吆喝的内容。难怪当地群众称赞他“不愧为村民的贴心人”。 马具广是一名90后大学生村官,2015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同年8月,来到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美丽乡村史庄村任职,现任史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到村任职后,马具广首先把精准扶贫当作工作重点,主动研读扶贫政策,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入户走访,召开民主评议会,做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最终确定了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走访中马具广了解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致贫的占大多数。“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不让贫困户在困境中放弃希望,马具广多次上门,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他们抛弃等靠要思想。当得知贫困户周学杰家子女读书有困难时,马具广多方奔走,为其子女办理了教育资助、雨露计划,并为他家办理了低保和危房改造等,使周学杰重新燃起了希望。 怎样带领村民脱贫是马具广的头等大事。“多数村里人都是守着‘一麦一豆’过日子,这样不行,得发展经济作物,把种地的效益提上去。”根据村情,马具广开出了脱贫致富第一个“处方”。可村民们并不买账,认为种植经济作物没经验,家底又薄,担心跌了跟头爬不起来。 眼看说服不了村民,马具广想到了一个变通的法子——自己带头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他利用大学生村官创业优惠政策,贷款30万元创建滑集镇聚农家庭农场,流转40亩土地种植晚秋黄梨,并在梨树下套种“金蝉”,创新果园经营模式,2017年家庭农场被评为“阜阳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 在马具广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转变了观念,纷纷种起白术、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鑫村、聚农、伟丰等家庭农场也相继涌现,收入连年增长。马具广的到来,让这片土地焕发了生机。 如何帮助贫困户提高“造血”功能,帮助他们彻底拔掉穷根呢?马具广和村书记金从付商定,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依托村里的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可流转土地,也可以土地入股,每亩土地流转金860至1000元。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剪枝、施肥、除草、点花粉、套袋、疏果、套种等技术培训,并与他们签订务工协议,每户年均增收约5000元。通过流转土地,农民不仅有了固定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或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李翠娥是史庄村的贫困户,丈夫腿脚不好,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孙子和患有残疾的儿媳都由她照顾。两年前,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晚秋黄梨,李翠娥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租金,把家里的3亩地全部流转了,还在务工的过程中学会了果树管理技术。现如今,就连隔壁村的果园也邀请她去剪枝。去年,村里的黄梨合作社同李翠娥等36户贫困户签了带资入股协议,每年兑现分红。“现在我有工资、地租和分红3份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李翠娥觉得,脱贫致富就在眼前。 结合滑集镇晚秋黄梨、菊花、芥菜丝等产业特色,马具广充分利用淘宝、微信、拼多多等平台,打开农特产品对外展示窗口,拓宽了销售渠道。电商平台还为17个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残疾贫困户史国闯,是马具广的帮扶户之一。这几年将自家土地全部流转后,看到别人家淘宝店开得红红火火,他也萌发了开个网店的想法。马具广得知后,多次上门指导,手把手地教他,史国闯成功开办了淘宝店铺,开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接下来,史庄村将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打造滑集镇电商培训学习基地,积极培养电商人才,实现‘一人电商、全家脱贫’的目标。”说到史庄村的未来,马具广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