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安徽讯 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延伸基层党组织治理触角,推动乡村治理取得实效,真正解民忧、暖民心和惠民生,东刘集镇以“五抓五强”迅速推动“一组一会”制度落地落实,充分发挥“一组一会”制度优势,深入挖掘组织最大潜力,高效推进各项工作,不断破解农村管理不到位、服务有缺位等乡村治理难题,实现为民服务效益最大化。 一、抓队伍,强核心。为确保为民服务全覆盖、精细化,我镇注重选好“最后一米”带头人,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核心意识。一是突出宣传“广”。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访民情、解民忧”活动时机,全面走访宣传动员、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摸底排查,凝聚基层共识“最大公约数”;二是突出类型“多”。注重从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和农民经济合作社代表等几类人员中选择组成村民理事会成员,突出多元自治的有效性;三是突出审查“严”。加强多部门联审,着重对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察,确保理事会成员忠诚干净担当,强化为民服务的示范引领。四是突出选得“优”。严格规范选举程序、纪律,明确人选资格,确保理事会成员是村民一户一票选出来的,在群众中有好口碑。目前我镇已组建党支部和党小组62个,配套组建村民理事会62支,完成350名村民理事会成员推选工作。 二、抓基础,强保障。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一是强化场地设置合理性。行政村覆盖面积广,往往存在服务管理不到位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要求村民理事会场所以自然村庄为单位科学合理设置在村民家中,方便群众遇到难题能及时找到“主心骨”。二是强化场地设置规范性。全面开展以“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阵地“六有”标准化建设,目前场地基础设施已齐全,“一组一会”架构图、“一组一会”职责任务和村民理事会章程已全部上墙。 三、抓运行,强规范。为规范运行,东刘集镇实施了“一设两制”工作模式。即设置“议事说事台”,实现协商议事有平台;制定了“一周两集中”制度,即集中汇总群众反映和已解决的问题,集中征求意见协商解决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速度;制作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事项统计表”,实时量化村民理事会成员工作,为考核提供依据。 四、抓培训,强业务。为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及时召开“村民理事会推选业务培训会”,全力做好“怎么选”的问题;为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镇村两级召开“村民理事会职责业务培训会”2次,培训人数达700余人,全力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镇组织部组建调查组,集中抽查“一组一会”成员职责知悉和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了情况明、效果实;及时制定“一组一会”音频,通过广播定时宣传“一组一会”工作机制等相关内容,提高了群众知晓率,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下一步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抓服务,强实效。为真正推动党员干部在“解民忧、访民情”活动中看得更清、听得更真、宣传的更广、解决矛盾纠纷更直接、更准确、更及时,我镇充分挖掘“一组一会”作用,让民情一目了然、让民忧迅速化解。一是发挥“一组一会”“千里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例如通往西杨村军张小学的南北水泥路与五固路交界处存在安全隐患,每天有很多家长骑电瓶车往返,身为理事会成员的张文兵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组织其他理事会成员及村民找到挖掘机,利用一天时间拓宽和整平了路面,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二是发挥“一组一会”“顺风耳”作用,及时反映民情。例如在疫情防控落实婚丧嫁娶事宜中,姚韩村理事会成员张羽、蒋仁杰作为大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庄内谁家准备办喜事,谁家有人去世后,及时上门劝阻,宣传“红事停办,白事简办”的政策,春节期间共劝阻红事停办8户,白事简办2户,有效地消除了疫情防控隐患。三是发挥“一组一会”“风火轮”作用,及时解决问题。例如小吴村老刘后庄组村民代表徐玲莉反映自来水压力太小影响生活用水,经理事长刘华威带领村水管员查找原因,找到有管道漏水现象后及时进行维修,使得该户供水压力恢复正常,小吴村由此开展了饮水安全大排查,全力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 东刘集镇通过“一组一会”的开展,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提升了组织合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东刘集镇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