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民生交通”理念,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客运“建管养运一体化”新模式,四措并举加快农村客运站亭建设。
抓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出台系列措施,从职责划分、资金筹措及管理、监督与检查等方面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并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年度目标重要考核内容,从机制上解决农村公路只建不养、断头路多、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顽症”,把精品文明路、畅通安全路向村寨延伸。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管养农村公路21295.097公里,建制村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45%。 加快农村客运站和招呼站亭建设。我市通过招商引资、整合部门资金等渠道积极争取和筹集站场建设资金,对农村客运站和招呼站亭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同时,在不改变站亭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地方民族风俗和建筑特色,科学设计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图案。此外,为切实解决农村客运招呼站亭建设投入少、地方匹配资金筹措难的实际,我市启动了农村客运招呼站亭“建设+管理+利用”新模式,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公司参与招呼站亭的建设和管理。截止目前,我市共投入2259万元,修建农村客运招呼站亭1506个。 抓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我市通过科学谋划,打破了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二元分割的局面,做到合理规划构筑城区内、城际间、县城至乡镇(景区)、县城至村寨、乡镇至乡村的城乡衔接客运网络。充分利用开通循环班、赶场班等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客运班线通达深度和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9个乡镇2825个建制村通客车,有农村客运线路460条,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82%。 实行安全动态监管。我市在推进农村客运快速发展的同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将安全生产始终贯穿农村客运建设发展始终,将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全市道路运输行业连续10年无安全责任事故的良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