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突破——2014年20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之八 “要想富,先修路。”今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均超额完成目标计划,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出行条件,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腰包更鼓。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市建成通乡公路油路(水泥路)371.9公里,完成计划的71.4%;全市已建成通村公路371.9公里,完成计划的177.1%。 纳溪区改造一新的白节镇温泉大道
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年度目标考核,各区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工作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分解下达各乡镇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为调动区县、乡镇和广大群众投资投劳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我市实行了农村公路以奖代补政策,即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对三个区(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每公里通乡公路补助8万元、通村公路补助2万元;泸县、合江县每公里通乡公路补助10万元、通村公路补助2万元;叙永、古蔺县每公里通乡公路补助13万元、通村公路补助3万元。 各区县在落实配套资金的措施上,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等形式集中有限财力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通乡公路除上级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政府担保贷款全额解决,通村水泥路各区县财政按照5万元/公里补助,乡镇配套不少于5万元/公里,不足部分通过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方式筹措解决。 公路建设好了,要养护好才能发挥作用。为搞好农村公路养护,各区县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区县级交通综合目标考核,各区县交通运输局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辖区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考核与奖惩挂钩。目前我市已形成县、乡、村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已初步得到落实,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管养机构网络。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得以较大改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和生产的发展。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05元,同比增长13.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