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 “将坚持有感发展,以群众最急最愿最盼为先,办好交通出行、市容环境、就业创业、扶贫济困、教育医疗、养老服务、食品安全、百姓安居、文体惠民、便民服务十大民生实事,让城市更美好,市民更舒心。”成都市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在昨日开幕的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公布。这是成都市首次把“十大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它以附件的方式列出,成为报告的一部分。据悉,其编制过程同步征求了市领导、市级部门、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广大市民意见。 成都市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 一 便利交通出行 1、开通试运营地铁7号线、10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等3条线路。 2、中心城区新开通社区巴士15条,新增延时公交10条以上。 3、实施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完成工程进度一半以上;完成元华路神仙树立交节点改造。 4、完善中心城区慢行系统60公里以上,建成人行天桥13座,打通断头路16处约18公里。 5、完成中心城区100条中小街道路面黑化维护整治,对10个交通路口实施交通缓堵“短平快”改造。 6、完成旧危桥整治100座。 7、实施“互联网+交通拥堵治理”,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二 提高市容环境质量 8、在二环高架路重点部位加装声屏障。 9、加快推进青龙湖二期、江安湖、金沙湖、北湖等4个水库建设。 10、建成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120个网格化空气微站。 11、建成东风渠、人民渠饮用水水质监测站。 12、建成“宜居水岸”示范段7公里。 13、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14、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 15、建成“增花添彩”生态保护工程30个、赏花基地14个。 16、完成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病害治理1.2万座,改造提升1100条城市道路照明安全防护设施。 17、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50万户。 18、建成环卫工人作息房300座。 19、完成村容村貌薄弱村治理100个。 三 促进就业创业 20、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7.3万人,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6.3万人。 21、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5.6万人。 22、新增入驻成都青年(大学生)创业园项目120个,实现青年创业1300人,开展“菁蓉号”大篷车创业培训活动150场。 23、实施惠及8.8万名残疾人的“助残双创”工程。 四 帮扶困难群众 24、实施“百村万户”帮扶行动。 25、城乡低保救助累计人均月补助分别达到320元和240元。 26、完善惠及12.5万名残疾人的“助残保障”体系,优先保障伤残军人、伤残劳模达到应保尽保;实施惠及4.4万名残疾人的“助残康复”工程。 27、给予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每人每年4800元或6000元扶助金,给予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每人每年960元奖扶金。 28、为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每年提供500至1000元的生活和医疗救助,免费为1.5万名建档困难职工和环卫工人进行健康体检。 29、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贫困患者,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5%。 30、免费救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做到应救尽救,社区管理率达85%。 五 改善教育医疗条件 31、对全市公益性幼儿园保教费实施补助,建成公办幼儿园160所。 32、对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及两类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实施教育资助,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住宿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 33、免除全市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并给予每年人均2000元的生活补助。 34、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给予生活补助,并免除成都籍学生和非成都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住宿费。 35、打造优质社区教育学校20所、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30个。 36、在乡村建成“留守学生之家”市级示范点9个,实现留守学生关爱全覆盖。 37、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开展法制安全防范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覆盖率达90%。 38、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39、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同比提高5%以上;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怀孕夫妇检查覆盖率达80%。 40、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率达35%以上。 4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全年核查覆盖率、建档率、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率均达100%。 六 加强养老服务 4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43、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社区养老院67个,改造和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3万张。 44、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22个。 45、为6.1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七 保障食品安全 46、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众查询平台。 47、将全市60%的中小学幼儿园纳入食品流通溯源电商平台。 48、中心城区学校食堂和特大型、大型餐馆全部实现“明厨亮灶”。 49、对制作农村群宴的乡村厨师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培训率达100%。 八 改善居住条件 50、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9400户,竣工公租房7000套。 51、完成中心城区老旧院落改造550个、调迁改造老旧市场6个。 52、中心城区建成社区公共配套设施110个、新改建标准化菜市场7个。 53、建成消防安全社区示范点66个、消防站4座,新增消防车22台。 54、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200个、应急能力示范社区440个、Ⅱ类应急避难场所44个。 55、完成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避险搬迁700户。 56、完成农村电网10千伏改造191公里、中心城区老旧院落电力一户一表改造1.5万户。 57、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000个。 九 实施文体惠民 58、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成都文化四季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100场、公益电影进影院放映3200场。 59、建成开放成都市植物园青少年科普馆。 60、新增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4个。 61、建成大型法治文化公共设施3处。 62、建成公益性足球场地100块,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220万人次。 十 推进便民服务 63、新增成都公安“一站式”服务办证点120个。 64、中心城区新增公厕100座,新改建旅游厕所50座。 65、新增城市便民利民疏导服务点40处。 66、每周发布中心城区重要主副食品价格信息。 67、完成自来水七厂二期净水厂建设。 68、建成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示范点100个。 69、建成“社区(村)法律之家”43个,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7万人次。 70、建成4G基站3000个、免费Wi-Fi覆盖场所300个,新增行政村(社区)光纤到户覆盖500个、光纤宽带用户50万户。 2017年 钱重点花在这七大领域 (摘自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①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安排创业创新方面的重点项目投入10.68亿元 ② 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安排产业发展方面的重点项目投入47.4亿元 ③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安排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方面的重点项目投入9.68亿元 ④ 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安排城市建设方面的重点项目投入157.28亿元 ⑤ 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安排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方面的重点项目投入37.86亿元 ⑥ 建设健康成都、幸福蓉城,安排民生方面的重点项目投入85.24亿元 ⑦ 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安排改善城市治理方面的重点项目投入20.7亿元。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