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红花掩映,干净整洁清新。自胶州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胶北办事处以“建设环境美”、“培育风尚美”、“延续人文美”、“打造秩序美”、“提倡创业美”的“五美”乡镇为目标,以倡树文明新风为抓手,认真自查自纠,反复督查督导,啃掉“硬骨头”,拿下“老大难”,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掀起一个个整治高潮,为胶州市“创城”画卷添上精彩一笔。
截至目前,胶北街道已发放各类创城宣传材料2.13万份,清理卫生死角3700余处,清理乱搭乱建600余处,安装市场技防设备18处,整治老旧小区10余个,放映公 益电影20场,举办“共创文明城 胶北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共计20余次。
环境整洁 人人有责
为创建“五美”胶北,办事处专门制定了《胶北街道办事处国家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胶北街道办事处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办法》,将新高度变为新起点,把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标准变为日常管理新常态,形成制度,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为全处创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庄是文明城市的基础,然而,农户宅前屋后的环境治理一直是村庄内外环境治理中的“老大难”。围绕这一难题,胶北办事处号召村干部主动上门找问题,做村民思想工作。“维护村庄公共物品、自家灶屋要清扫干净、生活垃圾切勿到处乱扔,这些天我们村干部每天督查,不过看着弄干净了,自己也舒心。”大庄村村民告诉记者。为了“创城”,各村村干部要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劝说意识比较淡薄的村民主动作为,并帮助无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清理打扫。“以前村里的垃圾桶隔三差五的就丢了,后来才发现是村民觉得用着方便就推回家自己用了。村里为了不让类似的事情继续发生,就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村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好,便没有了话说。现在呢,村民素质一个比一个好,都互相监督着,生怕再有谁破坏公共物品。”大庄村书记告诉记者。自从创城以来,村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常态督查 清除问题
“创城”期间,胶北街道办事处在全镇范围开启了常态化督查,努力做到监督不留死角。
由办事处各部门抽取工作人员组成巡访团,在全办事处范围内进行不间断巡访、梳理、汇总,把需要整改之处一一列明,步步监督整改。严格按照点位要求逐条对照,并及时开具整改通知书,每周更新整改情况,将每月积存问题书面上报有关部门,督促整改。系统常态化的督查方式,让“创城”督查渗透到了全镇每一个角落,确保了老问题不死灰复燃,新问题及时得到整改。“现在村民们都很自觉,以前垃圾扔出门外就不管了,现在宁愿多走几步扔到路边的垃圾桶也不随意乱丢了”。巡查组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
志愿服务 保驾创城
汗水湿透衣背,服务永无止境。为了更好的发挥志愿者作用,胶北街道办事处专门组建创城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带动力,在全处范围内营造浓厚创城氛围。他们身穿志愿者队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他们每天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挨家挨户宣传创城知识,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建文明城市热情调动起来。他们手拿塑料袋,拎着油漆桶,有的冒着烈日沿街清理垃圾,挨个楼层清理小广告。从创城工作发动到现在,志愿服务180小时,调动了广大群众主动积极配合,为创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卫生整改 不留死角
当前胶州市已经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形势严峻,胶北办事处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日前,专门召开攻坚战工作会议,要求全处上下,全力以赴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去。对照创城测评体系标准,在细节上下功夫,横到边、竖到底,确保不留任何整改死角。
据了解,胶北街道办事处城区范围内个11个村庄的环境卫生已经按照测评标准抓紧清理,其他工作正在按照测评标准打造。距离高速口和高密火车站近的几个村庄,虽然基础较差,但是也切实行动起来,查找不足,迎头赶上。办事处对东松园旧村积存了15年的生活、建筑垃圾和三大堆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清运垃圾600余吨;物业办联合东庸村和西庸村两村对垃圾处理厂专用线和屠宰场专用线沿线多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墙体广告多、公路桥周边堆积杂物、垃圾进行清理,现继续清理中;对靠近垃圾处理厂周边存在废品回收站敞开的围墙缺口进行了围挡;高标准提升顿村庄基础设施,新增道路硬化面积2万平方、成片造林2400亩,村庄新栽植绿化苗木13万余棵,粉刷墙壁3.3万平方,喷绘迎审标语110面5000余平米,铺设地砖1.23万平方米,更换路灯59盏,铺设排水沟9018米、排水沟盖板5000余平米,设置健康教育、科技文化及“四德”建设宣传栏300余块。目前,已完成胶蔡路2.2万平方米整修工程,新修村庄生产路、出村路总长度15.52千米,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增强了村庄之间的“联结度”。(青岛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