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贵州:毕节市正农牧业欢迎领导来乡镇考察工作

2017-09-13 10:12 中国网东盟
  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深入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暗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记者向随行人员和黔西县有关当事人进行了回访,透过当事人的视角为读者呈现此次暗访故事。
  隆冬时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自由组麻窝寨。
  走进贫困户王世宇家中,屋里没有生火,家具物什收拾得当。
  两天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王世宇的脑海里:“那天下午,孙省长就站在新家的屋基前与我拉家常。他说,老王,我和你想到一起了,你家要是养到一千只鸡,规模上去了,脱贫致富就有希望。”
  王世宇一直记得省长说的这句话:“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难!”
  这半年,王世宇一有空就来到化屋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帮着打零工,眼看自家的房子从挖地基到起高墙,心里快乐得不行。
  他掰着手指头摆他的希望:今年养了300只乌骨鸡,一出栏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两个孩子在外务工勤劳本分……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难!”在这个破旧的房子里,我们分明感到有一簇希望的火焰在燃烧。
  乡长杨显帮告诉我们,这些年化屋村变化不小,但脱贫担子仍然不轻松,省长百忙之中来看望苗寨群众,这是极大的鼓舞,我们一定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绝不辜负群众们的期望。
  进寨子,“陌生人”不问“工程”问民生
  12月28日下午两点,一辆越野车从省政府出发,从“全省国土云易地扶贫搬迁点分布图”上随机选取了暗访路线,手机导航直指黔西县化屋村化屋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车下高速匝道口,为避免迷路,司机不时向行人打探化屋新村确切位置。
  一路弯弯拐拐,绕过一道道山梁,眼前豁然一亮:宽阔的江水静静地在峡谷底下流淌着,岸边的峭壁拔地而起,姿态奇绝。从山巅蜿蜒而下,化屋村就到了。
  这位“陌生人”径直走进村委会办公室,一边查看墙上挂贴的宣传表册,一边不露声色地与一位正在当班的年轻人交流起来。
  此时,村干部杨龙正在村委会办公室忙着填表造册,抬眼一看,心里有些犯嘀咕,来人好面熟。他对“陌生人”的到来并不十分在意。自从化屋新村安置点项目规划一下来,村委会隔三差五会有一些希望承揽工程的人到访,都被村里一一回绝。
  “你是这里的村干部吗?能不能给我说说村里的扶贫情况?”
  “贫困户有多少户?乡亲们出去务工的多不多?”
  听到这个“陌生人”不问“工程”问民生,杨龙脑海里突然如触电一般回想起新闻报道里经常见到的镜头,他忍不住喊了一声——“孙省长”。大家都紧张得站了起来。“陌生人”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
  “我这次来,就是想看一看大山里的乡亲们生活过得怎么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得扎不扎实,你们要说心里话,有什么困难咱们一块想办法。”
  村委会办公室里一位年轻的苗族姑娘叫杨国美,今年才从贵州民族大学毕业,原本在家复习考试的她经常到村里搭把手。从县里统战部来的驻村干部黄勇说起了自己的驻村故事……
  “村干部、驻村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深入每家每户,摸清贫困对象基本情况,做到底数了如指掌、精准掌握情况动态、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孙志刚不时插话,对年轻基层干部的工作给予点评。
  “好多平常记在心里滚瓜烂熟的数据,硬是说不出来。”30岁的杨龙刚成为村主任候选人不到一个月,他前些年在村里开起了一家名为“渔夫鱼馆”的农家乐,又养了上百只斗鸡,一年下来收入十万不成问题。正因为如此,村里有意让他担任致富带头人。
  “杨龙,这个名字起得好,村干部就是要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龙头’啊!”孙志刚一席话说得大家开怀大笑。
  开方子,要住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搬迁安置点在哪里?能不能带我去看看?”
  杨龙在前面带路,一行人上车辗转来到化屋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眼望去,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施工,不时有建筑工程车辆过往。
  孙志刚大步走进满是泥泞的施工工地,闻讯而来的新仁乡乡长杨显帮和村镇规划管理站站长杨会平赶到安置点,向省长汇报项目建设面积、搬迁户数、施工进度等情况。
  得知省长来看望大家,在工地上打零工的贫困户王世宇和工友们停下手里的活,围拢在孙志刚身边,一道拉起家常。
  “看这进度,要搬家恐怕春节前搬不了吧?”孙志刚问。
  “签的协议是春节前交房,搬进来应该不成问题。”在一旁的项目监理回答。
  “赶进度恐怕会把质量搞差,还是要保证质量。”孙志刚叮嘱现场的项目监理,给贫困群众建房,一定要把好事办好,把工程质量搞好,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
  站在安置点放眼四望,鸭池河畔,景色奇绝。孙志刚问:“大伙搬出来后,准备做点什么事呢?”
  “想开农家乐!”
  “可以试试搞经果林、洋芋种植嘛。”
  “还有养鸽子”
  ……
  大家讨论开来。
  孙志刚插话说:“农家乐开多了,恐怕生意一时半会没有那么好。我看这地方人多地少,土壤又贫瘠,要发展种植业也不是容易的事,还得多去想想路子。”
  一旁的王世宇接过话头说:“我家今年养了300只乌骨鸡,市场价50元一斤,喂大了就可以买了。”
  “三百只鸡还是少了,要考虑怎么扩大点规模……”省长话音未落,王世宇大声说,要是电能保障,其实我想养到一千只。
  孙志刚紧握他的手说;“你看,咱俩想到一起啦!我认为至少要向一千只靠拢才行,你回去要把养鸡的经验理一理,教给周围的农户,让大家一块养鸡。”
  孙志刚叮嘱当地干部:“这是条好路子,养鸡能不能上规模?上规模后怎么销售出山?要多动脑子研究,认真做好鸡苗、饲料、防疫等配套服务和市场对接,让农户放心养鸡。”
  时近黄昏,临行前,孙志刚还叮嘱当地干部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他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大山里生活的贫困群众,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要奔小康,每一个村子、每一个群众都不能掉队。大家住上新房子后,还得想办法做点事,通过自己的勤劳过上好日子。”大家纷纷拍手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脸上洋溢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自信和决心。
  迈步子,我们立志摆脱贫困
  风过林海,夜阑人静。
  24岁的杨国美仍然激动得难以入眠。她打电话给远方的同学,分享这一天的奇遇。
  作为村里走出去的第五个大学本科生,杨国美的记忆里始终忘不了化屋村苗家人求学的艰辛——在2006年以前,三面环水的化屋村不通路,外出读书的苗家学子不知道每年要在这条险峻的岩石路上攀爬多少来回……杨国美怀着激动的心情在12月28日这一晚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尊敬的孙省长,该怎样感谢您对苗寨的关心呢?化屋村实在太需要发现了,也太需要发展了。见到您格外亲切,您问的问题很细致,很实在,我感觉我们了解的知识很欠缺,今后一定加强学习,把乡亲们服务好!”
  化屋村码头广场上的“渔人鱼馆”农家乐,屋里生着红彤彤的炉火。这几天只要一入夜,杨龙的“渔夫鱼馆”就时常成为村民们聚会谈心的场所。
  “省长都问你什么了?”
  “问我村里贫困户还有好多,准备发展什么产业……”
  问话的,是刚从县里赶回来的村支书徐韬。村里准备成立化屋山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徐涛赶到县里办理手续,不巧错过了与省长见面的机会。
  43岁的杨守金曾经也开起了农家乐,无奈天生残疾的儿子病情加重,四处举债求医的杨守金一度灰心气馁。“省长来看望我们了,我这心里激动得很,我一定要努力,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扶。”
  “省长要我们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能守着这么好的风景受穷,对我们的期望很高。”
  “我想搞养殖,可惜经验不够,规模上不去。”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发展,盼的都是未来。
  走出化屋村,回首远望,苗寨农家的灯火如点点繁星闪烁。
  隆冬过去,就是早春了。
  鸭池河水没有沉睡,它静静淌过贫穷的小山村,穿透山野间沉寂的岁月……从莽莽乌蒙高原一路奔腾向东而去,化屋村的山岭生机勃发。(中国网东盟)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江山多娇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