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PPP模式,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创新政策性贷款支持推进的“琼中模式”,也是海南首个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捆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项目落户琼中后,通过模式创新,探索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资金缺乏、收益率低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目前,琼中已建成142个富美乡村污水处理工程,年内将实现250个富美乡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目标。
“琼中模式”的成功经验
琼中,是海南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但同时也是海南“三江之源”水源地,生态资源稟赋独特,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然而,不管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还是发展旅游产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工程,力争在3年时间内让琼中全县14个乡镇(农场)污水处理厂网、6个供水厂网以及全县辖内544个自然村,实现“两水合一”(供水、污水处理)对全县所有村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14户25110人的“两个全覆盖”。
根据概算,这个工程项目需要投入13亿元,这对琼中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为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琼中创新引入了PPP模式,农发行为其量身定制了“琼中模式”。
一是企业主导,实现“公益性项目,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化运营”。由政府出资引导、授权县水务公司按1:9股权占比与企业组建项目公司,主导推进项目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概算,编制项目投融资建设及运营方案等前期各项准备。项目分三期建设,建设资金除公司自有自筹外,缺口资金9亿元由农发行主动跟进贷款融资解决。
二是政府扶持。PPP模式一般适用于公益、准公益性项目。污水处理特别是农村污水处理,属于各级地方政府事权范围,也是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建设项目。在项目规划到项目运营的全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委托专业机构从事项目规划、项目工程方案设计,二是项目启动建设后跟踪实施全程监督。
三是建管一体。这是“琼中模式”的最大亮点。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运营“两张皮”、不少项目“晒太阳”的问题。工程项目实现“建管一体”,能够保障企业前期获得政府对工程项目的支持,以及建成之后运营的特许经营权。这个特许经营权匡定了工程项目投融资建设及运营回报,满足了社会资本介入投资工程项目实现“财务可持续”的前提条件。
“琼中模式”的探索意义
在PPP模式框架下,社会资本一次性(3-5年相对集中年份)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融资建设,在特许经营年度内获得“化零为整”的回报,积“小胜”成“大胜”,实现社会资本“投资+合理利润”的项目投融资目标;琼中也在这个年度内每年对社会资本投融资回报“化整为零”付费,最后获得一个约定产能正常运营的项目,完成综上“两个全覆盖”目标。
村镇水环境治理是“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水务厅自2016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16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以上。为此,省水务厅编制了《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海南省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和《海南省水务厅关于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印发各市县。为确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省水务厅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张各市县积极采用以县域为单位打包PPP+EPC的“琼中模式”,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采用PPP模式,不仅是为了解决公共部门的财政紧张,更重要的是借助社会资本的专业和创新,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当下,一个公共服务项目动辄上亿元甚至更高,使得大多数市县尤其是贫困市县不堪重负。而如果采用PPP模式,许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琼中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为更好地支持我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农发行主动作为,先期拿出100亿元信贷额度与省水务集团同向而行推进银企深度战略合作,将借鉴“琼中模式”策划生成一批农村水环境治理项目并跟进贷款融资支持。(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