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难处敢啃“硬骨头” ——山东省高唐县创新扶贫措施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赵永斌 本报记者 程鸿飞 聚力脱贫攻坚,筑梦全面小康,既需齐心聚力,又要有敢啃“硬骨头”、坚决打赢的豪情担当。坚持民生为本的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把脱贫攻坚列入全县“1+5”重点工作,突出质量要求,强化问题导向,注重创新实干,打出了一套向最难处聚力、刚柔并济的“组合拳”,以实干实绩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力推一村一业手工作坊开出“致富花” 固河镇刘桥村贫困户刘丽焕做梦也想不到在自己家门口就成了“上班族”。“每天能挣四五十块钱,活儿还不累,俺脱贫有希望啦!”刘丽焕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因身体残疾,刘丽焕无法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如何脱贫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去年,固河镇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针对年龄大、缺技术,又无法离家外出打工的妇女,专门在村里建立了“大姐工坊”产业扶贫点,实现居家就业。刘丽焕选择在离家最近的侯桥村“大姐工坊”免费学习假发制作工艺,并按件领取工资。目前,像刘丽焕一样的姊妹一共有12位,大都是附近村庄的贫困户。 据固河镇党委书记郝林远介绍,去年以来,固河镇先后在50个村庄建立了“大姐工坊”产业扶贫点,180余户贫困户通过小手工活代加工实现脱贫。 手工作坊开出“致富花”,让贫困户脸上乐开了花。在赵寨子镇东小村,小小的橡皮泥成了贫困户的“聚宝盆”。在赵寨子镇政府的扶持下,东小村建起了橡皮泥加工点,接收贫困户就业。目前,该橡皮泥加工点已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20多户贫困户脱贫。 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该县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在贫困村培育起肉驴、肉羊、桑蚕、有机蔬菜、乡村旅游、手工加工等产业。受益于产业扶贫,目前,该县已实现1.62万人脱贫、4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把准市场脉搏特色种植成了“摇钱树” 近日,记者在姜店镇勇峰合作社基地的彩椒大棚内看到,半米高的彩椒棵棵枝叶茂密,大彩椒缀于绿叶之间,特别亮眼。忙着采摘彩椒的种植户杨恩山一脸喜悦地说:“自从去年种上这彩色‘宝贝’,俺的腰包开始变鼓了。” 49岁的换后村村民杨恩山患有肺癌,因病致贫的他借助丰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特色彩椒的机遇,承包了两个大棚种彩椒,彩椒收获第一茬下来就赚了两万元,今年预计可赚10万元。 为了蹚出一条特色种植增收路,2016年底,丰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华盛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起了30个智能化大棚种植彩椒,全程科学化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精品彩椒直供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大超市,效益颇丰,吸纳了众多周边百姓种植彩椒。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高效益经济作物成为农民的种植首选。为让高效益作物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促农增收,高唐县融合龙头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运行特点,大力推广特色农业种植,涌现出一批特色种植、优质产业专业村,让许多贫困户受益。 向阳花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特色种植助力乡村旅游,用乡村旅游促进扶贫惠民,在乡村旅游景区内不仅种植了30余亩向阳花,还种植了200多亩桃树,300多亩梧桐,精心打造“十里桃花一条街万棵梧桐引凤凰”的盛景,乡村旅游红红火火。朝阳产业带来好效益,在此签约打工的百余名贫困户成为直接受益者。“景区就在家门口,俺干的都是给花草树木浇水的轻松活,每月工资1800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啦!”64岁的西郭村贫困户郭克行满意地说。 扶贫先扶志,鼓足精气神的贫困户也主动打起特色种植“金算盘”。三十里铺庄村贫困户陆德宝,去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建起了1.5亩蔬菜大棚,当年收益1万余元。在致富路上铆足了劲的老陆瞄准特色种植,又跑到泰安引进了1500棵新品种红油香椿树。陆德宝信心满怀地说:“俺种的红油香椿预计今年6月份就能上市,一年采摘8次,价格好且不愁销路。目前,聊城和夏津的客户已经预定。再加上俺种植的油菜、茴香苗等作物,今年俺有望收入两万多元。” 结对帮扶孝善扶贫模式广拓“幸福路” 今年“五一”,赵寨子镇前张村71岁的村民孙玉兰格外高兴。原来,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她家住进了三寨小区94平方米的新楼房。 孙玉兰是村里的独女户,老伴儿去世早,女儿出嫁后,一直自己生活,居住在3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加上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日子过得很紧巴。 2016年,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张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河成为孙玉兰的“脱贫帮扶第一责任人”。在镇扶贫办的扶持下,张树河为孙玉兰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让她成为前张村的一名保洁员,每月都能领到400元工资,再加上政府低保金和养老金,2016年底孙玉兰稳定脱贫。 作为全国文明县城,高唐县创新推行孝善敬老扶贫模式,并在全市推广,确保老年贫困人口老有所养。同时,该县还延伸扩大孝善范围,在43个省定贫困村和431个插花村全面推开老弱病残家庭邻里互助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