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万家的新房 记者 唐雨 摄 每个到过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的人,一定不会忘了那条在悬崖上“抠”出来的盘山公路,进出“两山夹一沟”的三义乡,必须走这条路。因其基础条件落后、地理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三义乡成为了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2017年,驻村工作队进驻三义乡,他们积极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创新发展“五小”经济、落实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带领村民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奏响了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新乐章。如今,三义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学校、医院、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短板全面弥补,2018年底,全乡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11.6%下降为4.9%。 强组织聚民心 乡里来了个“驻村大队长” “脱贫全靠共产党、市上派来大队长,精准扶贫肩上扛、爬山访户政策讲,穷苦险区寻方向、产业发展许多样……”这是三义乡今年春节期间村民自创“花灯龙船调”的一段唱词。 而唱词中的大队长,就是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三义乡工作队的王祖勋队长。 “我刚来到三义乡的时候,就发现我是时候打一场‘硬仗’了。”回忆起刚驻乡的时候,王祖勋仍满是感叹,那时的三义乡基础条件十分落后,村民出行的道路多为泥巴路,一旦下雨,走在“两山夹一沟”的山路上,就十分危险。 新官上任,能否聚齐民心,得到大家伙的支持,也成了“外来”队长王祖勋需要解决的又一大难关。 怎么干?做出业绩加油干!王祖勋带领全乡干部吃住在乡,划分为6个战队,还推出了“134”脱贫攻坚工作路径。何谓“134”?王祖勋解释道,即坚持“工作在哪里,攻坚队伍就在哪里;困难群众在哪里,攻坚队伍就在哪里”的“一线工作法”和建立月计划、周安排、日推进的“三步”工作机制,以及春季围绕产业调整,夏季围绕基础设施改善,秋季围绕教育扶贫,冬季围绕易地搬迁开展主题攻坚的“四季”主题攻坚行动。 靠着这股子硬作风和蓬勃的工作激情,如今的三义乡,不仅民心齐了,组织硬了,各种扶贫措施也如火如荼地施行着,大家把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向着“两年见成效”的目标迈进。
王由全家的庭院 记者 唐雨 摄 “五小”经济富农家 庭院变身“聚宝盆” “王队长,快过来坐,最近我家的猪儿又涨价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顺着热情的招呼声望去,一个憨厚高大的中年人映入了眼帘。王祖勋介绍,这个中年人便是三义乡莲花村的“五小”庭院经济示范户王由全。” 来到王由全的家门口,看到门外的庭院经过了人工改造,中间道路铺上了鹅卵石,六个小凹的花园分布在道路的两旁,花园中间有四块空地,那是王由全用来办农家乐的地方。 小路尽头,是王由全家的三层小楼,外墙上交叉贴着白色、灰色瓷砖,在阳光的映射下,对外泛着光。“能有现在的好生活,多亏了王队长和乡里搞的‘五小’庭院经济,现在庭院就是我的‘聚宝盆’!”王由全笑呵呵地说,2016年,王由全回家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和几个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办起了养猪场,并于2018年扩大了养殖规模。王由全介绍,但是当年上半年猪肉的行情很不好,卖一头毛猪要亏近300元左右,不卖的话每天得需要饲养成本,滚动补苗也无钱投入,走投无路的王由全望着养殖场积压的400多头毛猪犯了难。 王祖勋了解到王由全家的情况后,鼓励他发展起了以吃刨猪汤、农家饭、高山纳凉为主的庭院经济,杀刨猪的肉也可卖给全乡其他工地、乡政府和学校食堂。 据王由全介绍,连续2个多月,每天都能杀一头猪,综合经营能有2000多元的现金回笼,养殖资金压力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一直撑到10月份猪肉价格涨起来,积压的毛猪都全部卖出了好价钱。到年底,补栏的猪更是卖出了超出预期的高价,所有的贫困户都赚钱了。 王由全家的“五小”庭院经济正是三义乡创新发展“五小”经济的一个缩影。 王祖勋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人力、缺脱贫致富门路以及三义乡“地无三尺平”的实际情况,2018年,全乡培育了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等“五小”非农经济示范户38户;培育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等“五小”庭院经济示范户15户,产值400余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 易地搬迁获幸福 贫困户靠它将媳妇娶进家门 洋气的两层小楼,二楼还有一个漂亮的露天阳台,小楼后面,是村里划分的半亩良田,这是三义乡村民刘应万的新家。 搬进新家之前,年近50岁的刘应万住在海拔近1400米的山梁上,父辈建于50、60年代的两间木房早已破破烂烂,但仍是他们一家三口唯一的安身之地。妻子残疾行动不便,在外打工多年的儿子因为家中提供不出一个好的住所,一直无法娶到媳妇,这也成了刘应万夫妻的一大“心病”。 “现在好了,新房有了,儿子也把媳妇娶进来了”,谈起最近发生的喜事,刘应万仍显得有些激动:“以前哪里敢想这样的好事,不仅可以搬下山,还可以花这么少的钱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 刘应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当王祖勋第一次到他家,告诉他可以易地扶贫搬迁时,他并不相信,内心也不愿意,“你想嘛,我们山里面的人,都是靠山吃山,要我们搬下山,一是没钱,二是没好的宅基地,再一个,我们搬下来靠什么生活。” 村民的拒绝并没有浇灭王祖勋和扶贫干部的信念,他们一次次往山上跑,给村民们做工作。没钱,那就由政府托底,人均负债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没宅基地,那就由工作队去争取土复垦收储政策、协调土地;没生活来源,那也有政府配套建设村集体产业基地,让每家每户有劳动力的都可以到产业基地务工挣钱。最后整个山上共有50多户同意搬迁。 到2018年底,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全乡规划的170户698人贫困户累计将有169户694人完成搬迁,任务完成率达到99.4%。同时,按照“村民需求优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完成了104户D级、C级不安全住房改造,贫困户安全住房率从60%上升到100%。
王祖勋表示,今年是三义乡“户脱贫、人销号、乡摘帽”的最后一年,三义乡将加快推动弘升水库、医院、养老院等民生项目征地拆迁,以“五小”微经济为切入点,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群众稳定增收,将三义乡建设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记者 唐雨)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