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安徽讯)聂新亮是陈台村村民,2014年成为贫困户,2017年脱贫。聂新亮于1969年3月21日出生,由于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被确定为肢体二级残疾,身体行动极为不便,从小就只能靠拐棍走路。
2014年识别为贫困户后,在以孙卫东书记为首的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聂新亮开始走上脱贫之路。“扶贫必先扶志”,“但是扶贫最困难的是转变贫困户的思想”。部分贫困户的思想还停留在“等、靠、要”上,然而只有依靠自身劳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聂新亮在最初士,对自己的的脱贫并没有对少信心,自己肢体残疾二级,同时家里友没有其他人,一时间聂新亮感觉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灰色。
这时孙卫东书记站了出来,在一个晚上拉着聂新亮,坐在村部广场上和聂新亮聊起了家常:虽然比起常人,我们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欠缺,但是这不是我们放弃工作,放弃生活的原因,我也有其他方面的压力。但这些压力并不是妨碍我们前进的阻力,而是我们负重前行的动力。而且现在不仅只有你一个人,还有我,还有我们大家,我们会从各个方面帮助你。你腿脚走路不便,但是你有一双比常人更有力的手啊,你可以做一些手工加工啊,比如去那个渔具厂,你不用怕不会,我们会给你培训渔具加工技术。”这一晚上的谈话对聂新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多亏了孙书记,是他给了我动力。”
第二天,孙书记就积极联系渔具厂对其进行渔具加工培训。然而聂新亮由于身体协调性较差,学的比较慢,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因为自己腿脚不便,索性就不去休息,认真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研究渔具。他对每一个鱼钩,渔具都仔细的观察,在别人休息时,自己安静的坐在那里操作渔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分解学习。别人工作时,自己观察别人的操作,同时自己还准备了个笔记本,用来记录别人一些工作经验,还有自己在工作中量学习到的一些技巧,他笑称这是自己的“葵花宝典”。 现在聂新亮靠着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了渔具厂的生产小能手,每月能有500多元的收入。
同时,在村里的帮助下,帮助其申请了低保,每月能有402元的收入。在获得自己低保获的批准时,聂新亮并没有像其他一些人感到很高兴,他很淡然的说道:”以前我得知我获得低保时很激动,但现在我明白真正我要学会靠自己生活,只有靠我自己的手创造出的财富才是我真正喜欢,并为之开心的财富。”聂新亮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有了低保,而放松工作,反而更加积极的工作。他深深的明白自己的脱贫之路是要靠自己的走的,国家和政府的帮助只是一个助力,我要靠自己的双脚走出来自己的脱贫路。
于是靠着这股拼劲,聂新亮于2017年脱贫了。当领到脱贫光荣证时,他露出了多年未见的笑容。
在聂新亮身上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没有比人更好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或许他身上有些方面不如常人,但在困苦磨难中的坚持奋斗却让人不禁赞叹。把伤痛当做自己将近放弃时的警醒,把困难当做磨练自己成长的砾石,把不幸当做鼓励自己前进的灯塔。他在成功的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希望。(五河县头铺镇扶贫工作站)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