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已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的西藏,准备在2021年整合160亿元资金,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千百年来困扰西藏各族群众的绝对贫困,目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自脱贫攻坚战在雪域高原打响以来,西藏自治区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53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66亿元、实施项目3037个;建成集中安置点964个,26.6万搬迁群众全部入住;连续五年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累计签约项目247个……
拉萨曲水县三有村全貌(2016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下一步,西藏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坐落在雅鲁藏布江畔的色果拉村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漫步村庄,宽敞笔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干净整齐的藏式新居沿村道镶嵌其中,目及之处皆焕发着生机。 然而,将时光倒回至10年前,这个如今村居环境优美的模范村却是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的后进村——“环境差、松散弱、百姓穷”。 穷则变,变则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色果拉村利用良好区位优势以及自然禀赋,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发展起了种植养殖业。近年来,通过发展藏鸡、绵羊、生猪养殖,核桃、苹果种植等集体经济,百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里的贫困户也搭上了发展快车,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色果拉村产业固定资产达85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
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2017年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52岁的布其加患有先天性残疾,行动不便,加之家中缺劳力,一家5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陋室里生活,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里,应该就数我们家最穷了,那时根本不敢想以后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布其加说。 针对布其加的特殊情况,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涉及地里的耕种收等工作全由党员义务承担。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布其加在旧屋旁建起了新居,藏式家具、各类家电一应俱全,而配套的庭院路面硬化、门前绿化等也全部由村里的党员帮助完成。 在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下,布其加家实现脱贫奔小康。2020年,通过绵羊、生猪养殖,布其加获得分红3.5万元;39亩土地流转获租金3万多元;他在工地开拖拉机收入1.2万多元。坐在敞亮的房子里,布其加告诉记者,他最要感谢的就是党,是党在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让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从摆脱贫困到稳定增收,布其加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是雪域高原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众多农牧民脱了贫,有了固定收入来源,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小康路上不断迈步向前。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托桑林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格桑展示自己编织的藏族传统衣物装饰邦典(2020年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的西藏,将继续在防止返贫、推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据了解,西藏将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认真落实74个县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