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超 宋旖 拥有红色传承背景的贵州正在体验着盛宴狂欢下的失落,在官方刚刚公布的“一带一路”规划中,贵州省的名字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文案中,与其情况相似的还有西部经济龙头四川省,但后者的省会成都以成渝经济区的身份出现,定位是打造西部经济高地。 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十五个年头后,西部省份告别投资拉动型的高增长模式,面临着寻找增长新动力的局面。自2013年以来,融入‘一带一路’成为西部省份制定政策的着力点,人们笃定,这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经济盛宴,将加速跃过当前这种痛苦的转型。“单从文本的角度看,贵州似乎缺席了“一带一路”的规划,这和其地理位置确实有关系,”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向经济观察报分析指出,“但从国家战略的辐射角度讲,贵州又有可为之处,毕竟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区皆可辐射贵州,前提是,贵州必须在自身产业发展方面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展现出主动性”。 盛宴即将开席,但作为西南和西北10省市中唯一“缺席”的省份,贵州要想分享一带一路盛宴,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位置尴尬 一直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政商两界都没有放弃对融入“一带一路”的争取,今年全国两会上,“打造通道经济”与“推进重点发展平台建设”成为贵州官方建言献策的着力点。 全国两会期间,贵州的代表不断呼吁将贵州纳入“一带一路”规划范围,有政协委员牵头提出《关于将贵州明确为连接“一带一路”战略通道,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范围的提案》。 所谓通道,按照贵州官方的解读,是贵州“作为我国西北、西南各省南下出海的主要通道和云南、东盟自由贸易区东进、北上的主要陆路枢纽,”此外,“在珠江-西江流域中,贵州上联云南‘桥头堡’,下接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是经济带承东启西联南的重要结合部。”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贵州在规划本省经济发展时主要考量的因素之一,而交通枢纽的优势地位历来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交通枢纽是一把双刃剑,在吸引资源集聚的同时,也有可能加速本地资源外撤。 一方面,交通枢纽可以聚集资源,促进本地区周边生产要素向枢纽中心迁移,但前提是本地经济发展能力强,对周边经济要素吸引能力强,否则只能加速要素的外移。这一特点在贵州省内还可实现,例如贵阳对周边资源的吸附能力明显较强,但贵州相较于周边省份,则明显不具有优势。 东面,贵州面临着四川和重庆的竞争,前者是西部经济的龙头,后者是直辖市,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往西,贵州面临着云南和广西的竞争,而后两者都拥有出海优势,在本次“一带一路”规划中,有机会打造南向桥头堡。 此外,从地理位置看,贵州确实不在“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上:新丝绸之路在抵达重庆后折线北上,穿过西北五省后进入中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强调沿海省份。贵州出于两头不占的尴尬境地,再加上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缺席并不意外。 以2014年的GDP数据为例,四川GDP达到2.8万亿,增长8.5%;重庆达到1.4万亿,增长10.9%;广西达到1.5万亿,增长8.5%;云南超过1.2万亿,增长8.1%。相比之下,贵州GDP只有9000多万。 另一方面,贵州省“通道”经济的提法显示其并没有放弃融入东部区域经济的努力。“脱西入东”是贵州努力的方向。按照官方人士的表述,“在珠江-西江流域中,贵州上联云南‘桥头堡’,下接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是经济带承东联南启西的重要结合部。” 官方的设想是,贵州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既有利于保持整个珠江流域经济区域完整性,又能增大经济带经济体量,完善区域发展布局。为此,贵州近几年不断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区际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等,并尝试与广东、广西、云南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2015年贵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贵州省要力争进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规划,实现通关一体化,与粤桂共建贵广高铁经济带。目前来看,这种尝试效果并不明显且面临着激烈的区域竞争。 以交通为例,近几年贵州一直谋求开通黔渝新欧货运专列,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交流。但这一规划面临着蓉欧快铁的竞争,有不愿具名的四川政府人士曾在一次会议上直接指出,“西南物流中心只有一个,就是成都,蓉欧快铁应该成为西南唯一的通往欧洲的铁路枢纽”。 产业失速 作为西部内陆省份,贵州省的经济对投资和特色产业依赖较大,2014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在70%左右,当宏观经济进入换挡期后,贵州经济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今年一季度的全省经济会议上,贵州政府高层坦承,“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工业经济形势仍较严峻”。 以建筑业为例,建筑业的发展是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过去几年,贵州建筑业一直稳居全国前列,但按照贵州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贵州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2%,相较于2013年,增速大幅度下降12个百分点。 在去年的地方两会上,贵州在盘点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时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工业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稳定增长基础仍不牢固;服务业带动能力还不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比较多,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重要的酒业基地,贵州白酒产业不仅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对本省的经济贡献率一直居高不下。但随着2012年底白酒产业因“三公消费”陷入调整轨道,失去了黄金十年的盛景,作为产酒大户,贵州经济亦受此拖累。 贵州酒业以茅台为龙头,尽管贵州政府多次表明白酒产业调整不会影响贵州酒业的发展。但数据表明,从1998年至今,茅台实现销售收入1348亿元,上交税金478亿元,其中最顶峰时期的2011年,上交税金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8.5%,占全省财政收入的7%。 据《2013贵州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受宏观经济和有关政策影响,作为贵州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白酒产业市场低迷,白酒产品特别是高端白酒库存积压严重,影响了全省工业经济增速,白酒生产企业项目建设和扩大生产缺乏动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应对这一局面,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白酒产业发展的规划,同时政府高层不得不亲自出面,带领贵州酒企全国卖酒,圈内人惊叹,“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艰难突围 作为西南内陆省份,贵州经济正面临着失速和被边缘化的危险,稳定增长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优势产业是解决问题之道,尽管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但却是贵州想要融入“一带一路”必须完成的课题。 2014年3月,贵州正式推出大数据产业,在此基础上,贵州打造的“云上贵州”云端系统平台至搭建初始就一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14年10月,“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式开通运行,并与阿里巴巴集团、中软国际公司、浪潮集团、中国联通合作,自主搭建云计算基础设施。 按照官方的计划,未来三年,贵州省将通过“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的产业路径,推动大数据产业实现三个阶段跨越:第一步,2015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内容中心;第二步,2016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服务中心,培育集聚一批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服务的增值服务企业;第三步,2017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金融中心。 不过,有企业人士曾公开指出,“贵州酒和煤炭产业的发展有很明显的瓶颈制约,几乎没有退路,发展大数据产业可谓其破釜沉舟之举”。从数据上看,新的产业正在发挥作用,但目前基数仍然很小,且贵州在基数、资本、人才吸引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更多。 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同时,贵州也在避免过于依赖单一产业。2015年贵州提出把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抓,将其作为守住“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培育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实际上,生态环境优越的贵州拥有着发展医药产业的先天条件,全省医药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贵州省医药产业已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中药种养殖业等七大门类。 但另一方面,贵州省医药产业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公开数据显示,其规模仅为山东1/15、江苏1/13、广东1/6、四川1/4,排全国24位。 这意味着,在告别白酒、煤炭,迈向大数据和医药产业的路上,贵州都具有相当的潜力,也面临诸多挑战,而这个西南内陆省份所做出的每一步探索,都将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 而贵州省长陈敏尔的一番话则可以说明贵州在融入“一带一路”方面的努力,“要注重培育产业发展方面的新增长点,抢抓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西部地区市场所在地、劳动力输出地、资源供给地转移的机遇,”陈敏尔指出,“千方百计将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组织实施。要培育对外开放方面新的增长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快对外通道、开放口岸、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在朱克力看来,贵州想要融入“一带一路”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练好内功,培育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二是,积极推动区域合作,通过融入北部湾等区域经济带而获得“一带一路”的制度红利。 |